关羽在戏曲中的形象特点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4 11:32:18
快给我答复

中国传统戏曲中关羽的角色,以野史、《三国演义》的描写而创作,其脸谱为揉红脸,表示忠勇,“红脸忠勇”之说法即由关羽脸谱而来。勾丹凤眼,双眼俊秀。加上关羽有“美髯公”之称,所以都会加上演关羽时专用的大髯口,称为“五绺”或“关公髯”。手执青龙偃月刀和红马鞭,头戴专有的绿色盔头,缀黄绒球配后兜,两耳垂白飘带和黄丝穗,着绿蟒。而后人为表示对关羽的尊敬,所以会特意在面谱上加一黑点或加一条金线,称做“破脸”,代表不敢完全模仿他。而且关公亮相姿势就有48种之多,称为“关公48图”。
  而在旧时上演关公戏曲时,有许多规矩:如扮演关羽的演员在演出前10天要斋戒独宿,熏沐净身;出场前要给关帝像烧香叩头,在后台杀鸡拜祭;演员要在盔头或者前胸挂有关帝像的黄表附,演出结束要用此纸拭脸,并拿到关帝像前焚化,以示感谢关帝的庇护等;在演《走麦城》时,更要台上台下烧檀香、点蜡烛。据说如果违犯禁律,关帝就会显灵,演员要出事故,戏园要出乱子。清廷皇宫演戏时,每临关公出场,帝、后、妃都得离座走几步,然后才能坐下看戏。一些有损于关帝形象的剧目,如《斩熊虎》、《怒斩关平》、《关公辞曹》等,宫廷及京城的著名戏园皆禁止上演。而现今也有对演关羽的演员有不少禁忌,如当演员上了妆后,不可大笑、有邪淫,其他人看到上妆后的关羽也不能举动失仪。

  民众的关公信仰 复杂的文化现象

  只听说有“情种”,何来“义种”一说?

  漫画家韩羽在他所作《关云长》一画上写了一段题跋,甚是精彩:

  关云长的义,很有点近似贾宝玉的情。贾宝玉固然倾心于林妹妹,但也钟情于宝姐姐,故曰“情种”;关云长扶汉室,却又义释曹操,当也名之曰“义种”。

  这诙谐而幽默的”义种”,形象而生动地勾勒出关公信仰的内涵。”义种”关公突出的是一种精神,一种人格力量,体现在关公民间传说中,便是始终如一的舍身救民的精神力量。民间把关公的这种精神和人格力量神化了,凝化成一种信仰,代代相传。

  关公信仰是一种复杂的文化现象。

  关公信仰的核心是一个”义”字。中国的儒家文化推崇的是忠义,对关公的”义不负心,忠不顾死”、”财贿不以动其心,爵禄不以移其志”(《三国演义》第26、27回)的高尚品行赞扬备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