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无涯苦作舟”是不是激励人的话啊?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1 01:00:58
古人认为天天抱着四书五经是很辛苦的.而学海茫茫,又必须努力奋斗,考取功名!故而冬看三九,夏看三伏,是为苦.此句为激励人们在枯燥的学习中坚持.

可我在学习中一想到此话,非但没了动力,反而消极地想打退堂鼓!怎么办啊?

这基本上不算激励的话 这句话只是说出事实 我个人认为这只是告诉你要有心理准备 不下功夫是学不好的

压力如果不能被转化为动力,那它始终是阻力,是妨碍学习、成长的力量。所以很多时候我们都误解了给自己施加压力的本意,而忘记了要学习转化的技巧。

仔细看过那些学问大师的故事后,就能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以学习为乐事,是乐在其中的。

学习有三条正道:
1 培养学习兴趣
2 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学习态度
3 不断学习、研究、总结有效的学习策略和方法。

以上3点没有一定之规,每个人都不一样,要靠自己不断探索,而第一点最重要。和它们相违背的方法都会使学习出偏差。再说现在都核动力时代了,“作舟”也不一定非要苦自己啊!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是出自我国唐代著名诗人、哲学家韩愈的治学名联。

放到现代社会,由于学习条件和信息渠道的改变。学习的形式也需要与时俱进,只是强调“苦作舟”在当今社会已经落后了,LZ看到对联发晕也是正常。

勤奋学习不是坏事,但现在的知识信息量远远超过古时,掌握学习方法更重要,劝LZ在自己喜欢的学科上多花功夫,应该会事半功倍。

“学海无涯苦作舟”是激励人的话,但只是珍贵的历史格言。
古人的思想智慧是适合“苦作舟”的,但人类的思想意识随着历史的发展也在发生着一些变化,智慧的增长方式也在发生变化。就像我们今天不会认为奴隶主思想是应该的一样,我们今天在承认个人利益的同时也强调社会利益的重要;也象我们今天不会以群婚为合理一样,我们今天实现一夫一妻制;同样古人是将自己的一生托付给学习的,因而可以“苦作舟”。今天已经不能也不必向古人那样学习,今天需要的是更为灵活的思考和创新。
你或者有不该有的思想,认为社会提倡和肯定的事物应该适用于所有的地方、所有的时间。其实不是,不同的人、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时间都会有不同的适用理论。他们之间差别越大,适应的道理差别也越大。
你可以将“学海无涯苦作舟”的“苦”理解成“努力”,快乐地努力、有乐趣的努力。

那你就要加强你的毅力,至于毅力喽,就要通过平常的小事来训练了。例如做一件事,遇到困难,你就要想办法攻克,不能退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