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沙的详细介绍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0 09:53:49

详细资料:PPSh41性能参数:
  口径:7.62mm
  弹药:7.62×25托卡列夫手枪弹
  弹容药量:71rds'弹鼓/35rds’弹匣
  理论射速:900rds/min
  表尺射程:50~500m
  有效射程:100~200m
  射击方式:单/连
  工作原理:自由枪机原理,开膛射击

  20世纪50年代初,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当时,中国人民解放军装备的枪械种类繁多,口径杂乱,枪弹不足。为统一全国军械系列,特别是为适应朝鲜战争的急需,我国除从苏联进口部分枪械外,也开始仿制苏联枪械。其中,50式冲锋枪便是这一时期的杰作。

  50式的原型枪是苏联研制的“波波沙”冲锋枪,它是我国生产的第一种国产枪,当年就生产了36000支装备部队。“波波沙”冲锋枪是苏联轻武器设计师斯帕金于上世纪30年代设计的PPD系列武器发展而来的。该枪在著名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中,与手榴弹和狙击步枪并列为苏军获得战斗胜利的三大法宝。据估计,二战期间和战后,有总数超过1000万支的“波波沙”被世界各国制造和仿造。

  我国仿制的50式冲锋枪采用自由枪机式原理,发射7.62毫米手枪弹,战斗射速105发/分钟,单发45发/分钟。另外,该枪的最大特色是木制枪托,扳机组件包在里面,枪托前端与弹鼓或弹匣的后端连接。具有结构简单、适应性强、火力猛烈的特点。我国引进后,对该枪进行了一系列改进。如下机匣后部的拉手,枪托螺丝穿过的地方,苏联用铆接,中国用焊接;苏联的缓冲器比中国的长,不经改动不能互换,而且中国从未使用71发弹鼓。朝鲜战争爆发一年后,中国人民志愿军进攻时配备的主要武器就是成袋的手榴弹和50式冲锋枪,该枪在实战中,表现出了特别适合穿插、近战和夜战的特点。在著名的上甘岭战斗中,我第135团第7连排长孙占元率领全排使用14支50式冲锋枪和其他武器,连续夺取敌两个火力点,仅孙占元一人就毙敌16人。在朝鲜战场上,志愿军战士还为此编了歌曲颂扬它:“50式冲锋枪,我的好战友;打近战打夜战,杀敌是能手。”在后来的越南战争中,越南人民军的手中也有50式冲锋枪的身影。而我们最熟悉的雷锋标准像上,他所执的也正是这种冲锋枪。

20世纪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