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演变历史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3 17:00:56

《水浒传》是与罗贯中的《三国志通俗演义》同期出现的一部长篇小说,其成书经历了较长的过程,宋元之际的《宣和遗事》(全称《大宋宣和遗事》)对它的故事构成影响最大。
《水浒传》所写的宋江起义军的故事,并非凭空虚构,而是有历史根据的。史载宋江起义发生在北宋徽宗宣和(1119~1125)年间。《宋史•侯蒙传》:“宋江寇东京,蒙上书言,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清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自赎。”李皇《皇宋十朝纲要》:“宣和三年二月,宋江犯淮阳军,又犯东京、河北路,入楚州界。知州张叔夜招抚之,江出降。”《宋史•张叔夜传》:“张叔夜……以徽猷阁待制出知海州。会剧贼宋江剽掠至海,趋海岸,劫巨舰十数。叔夜募死士千人,……诱之使战。密伏壮士匿海旁,约侯兵合,即焚其舟。舟既焚,贼大恐,无复斗志,伏兵乘之,江乃降。”《三朝北盟会编》卷二百十二引《林泉野记》:“宣和二年,方腊反于睦州。……腊败走入青溪洞,光世遣谍察知其要险难易,与杨可世、宋江并进,擒其伪将相,送阙下。”从这些记载可知,宋江起义军曾来往于今河北、河南、山东等地,颇有声势。至于结局,上述记载或谓之接受招安,或谓之招安后又参与征方腊,总之,起义最后是失败了。
南宋时,宋江起义军的故事已在民间流传开来,成为艺人讲述演唱的重要内容。南宋罗烨《醉翁谈录》中“小说开辟”条所记的说话目录,已有“朴刀类青面兽”、“杆棒类花和尚、武行者”等。宋元之际,龚开《宋江三十六人画赞•序》说:“宋江事见于街头巷语,不足采著。虽有高如李嵩辈传写,士大夫亦不见黜。余年少时壮其人,欲存之画赞,以未见信书载事实,不敢轻为。及异时见《东都事略》中载侍郎《侯蒙传》有书一篇……余然后知江辈真有闻于时者。于是即三十六人,人为一赞,而箴体在焉。”赞语中写宋江:“呼保义宋,不假称王,而呼保义,岂若狂卓,专犯忌讳。”写武松:“行者武松,汝优婆塞,五戒在身,酒色才气,更要杀人。”极富于传奇色彩。又说卢俊义“风尘太行”、燕青“太行春色”、戴宗“敢离太行”、穆横“出没太行”、张横“太行好汉”,说明南宋时有宋江起义军在太行山活动的传说。
(文章来源:北师大版《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七编第二章第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