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贝类 小常识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0 22:17:15
同上,哪些人不能食用? 吃的时候应该忌什么? 那些贝类味道不错?

海产品口味鲜美,营养丰富,已成为餐桌上的“常客”。但是,食用海鲜也应有所讲究,因为海鲜可能会导致某些过敏体质者发病,引发危险。尤其是某些贝类产品,食用不当还会引起中毒。

  在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特定海域,有些经常食用的贝类可能突然被毒化,食用后就会引起中毒。贝类被毒化的原因,当前公认的是生物链外因学说,即与赤潮有关。贝类摄食有毒的藻类,其本身不中毒,而是具有富集和蓄积藻类毒素的能力,当人们食用后即可引起中毒。这些贝类的有毒部位主要集中在肝脏、胰腺、中肠腺等部位。

  因毒贝类中的有毒成分不同,食用贝类中毒的表现也各异,一般有以下几种:

  麻痹型。这种类型的中毒由石房蛤毒素及其衍生物所致,潜伏期最短为5分钟,一般0.5小时~3小时,长的可达4小时。食者早期唇、舌、手指有麻木感,进而四肢末端和颈部麻痹,直至出现运动麻痹即步履蹒跚,同时伴有发音障碍、流涎、头痛、口渴、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者因呼吸肌麻痹而死亡。死亡通常发生在中毒后2小时~12小时内,死前意识清楚。中毒者如24小时后仍存活,一般愈后良好。

  腹泻型。这种类型的中毒由软骨藻酸及其异构体所致,主要表现是腹泻和呕吐,病情轻,尚无死亡的报道。

  记忆丧失(遗忘)型。这种类型的中毒由大田软海绵酸及其衍生物所致,潜伏期3小时~6小时。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呕吐、流涎,同时出现记忆丧失、意识障碍、平衡失调,不能辨认家人及亲友等,严重者昏睡。重症者多为老人,并伴有肾损害。部分人中毒后记忆丧失可长达1年之久,重症者有可能死亡。

  神经毒素型。这种类型的中毒由短裸甲藻毒素所致,潜伏期数分钟至数小时。主要表现为唇、舌、喉头及面部有麻木与刺痛感,出现肌肉疼痛、头晕等神经症状及消化道症状。病程可持续数日,少有死亡发生。

  日光性皮炎型。这种类型的中毒可能由泥螺中的对光过敏物质所致,潜伏期最短的为1天,一般3天,最长可达14天。初期,面部和四肢的暴露部位出现红肿,并有灼热、疼痛、发痒、发胀、麻木等症状;后期,可出现淤血斑、水疱或血疱,破溃后可引起感染,并伴有发热、头痛、食欲不振等。

  我国发生的贝类中毒的表现以麻痹型及日光性皮炎型为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