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雷雨》中蘩漪雷雨式性格的特征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3 20:57:43
分析《雷雨》中蘩漪雷雨式性格的特征

繁漪是《雷雨》中最具特色,也是个性最为鲜明的一个人物,她代表着“五四”以来女性追求个性解放,争取民主自由的最强者,在她身上折射出不畏强权、争取自由,宁死拼搏的绚丽光彩。
窒息,闪电,挣扎,破灭,解脱,夙愿,引领了繁漪的人生趋势,构成了《雷雨》的框架和发展脉络,在一个密又透风,套中人的世界里,压抑的几乎窒息的环境,长久地持续,让人喘不过气来,他们的情绪都已经压抑到了极致,用鲁迅的话来说,不在沉默中死亡就在沉默心中爆发,突然由于繁漪摔碎的药碗引起的巨响,打破了那个氛围,出现了转折,人物开始爆发被长期压抑的情感,开始了挣扎,逃脱,繁漪和周萍的爱情双人舞,在常人的眼里虽然最为不耻,却是压抑释放的情感的慰籍,从周萍第一次抓起繁漪的手,其实在她的内心深处里已经清楚这是一条不归的路,周萍弃她而去了,她还不悔改,一如既往,毫不犹豫地去争取甚至是尊严扫地的去乞求一场爱恋,渴望得到她作为一个女人所拥有的并曾经算是拥有过的情感,然而,我们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虽然是社会造就的悲剧;但她为人妻,为人母,她却抛弃了作为母亲的天职,这在传统的礼仪社会中是任何人也不能容忍的,在抛夫抛子上,她罪大恶极。幻想终究是幻想,一切的美好终于破灭了。剧中侍萍的第三只眼,向我们诠释了:(1)女人只有忍痛保全自己告别的姿态,才能获得最终的美丽。是啊!在这样一个男权社会里,她又能怎样呢?她又能怎样呢?爱与不爱,恨与不恨层层的纠缠与矛盾裘裹着无法自己做主的每一个人,人人都想挣脱,但又无法挣脱,无能为力,一直走向极端,只等待那枪声斩断所有的生机,把一切情仇恩怨给解脱个干净。

矛盾,痛苦,挣扎,代表旧时女性的悲哀,追求爱情渴望自由但又越过道德(也许这么说不准确),总之是当时社会的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