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衍之数”是什么意思?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0 14:06:32

徐醒民:“读易简说”
  【 大衍之数 】
  秦始皇焚书时,周易因李斯视为卜筮之书而幸免。其实易之为书,广大悉备,岂但为卜筮而已。然而孔子在系辞上传里也说过:「以卜筮者尚其占。」学易自须玩占,玩占则不能不了解卜筮。卜是灼龟为兆,取象五行之变,以决疑事,此法久已失传。筮是指蓍草而言,即是揲着求卦之意。诸儒所传的筮法不尽相同,但有系辞传所说的大衍之数可资考据。

  系辞上传说:「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这段传文显然在阐释大衍之数的道理,但筮法也就藉此传其梗概。筮有规则,称为筮仪,幷须设置蓍室,预备各种用具,以及焚香致敬、命蓍等。这些仪轨此处不必详叙,仅择诸儒的注解,将主要的方法介绍如下:

  一、将藏在竹椟或木椟中的五十茎蓍草取出,以两手执之,熏于香炉,命蓍,然后随取一茎放回椟中,留下四十九茎,也叫四十九策,用来揲蓍。此即「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

  二、信手将四十九策分为二分,不需计数。分开后,就放在左右两边,以象两仪。此即「分而为二以象两。」

  三、两仪在左边的象天,在右边的象地,即在左边的策数中分出一策象人,挂在右手的小指间,以象天地人三才。此即「挂一以象三。」

  四、取左边的蓍草,执于左手,以右手四四揲之。就是以四策为一计数单位,揲之就是数之,一数就是四策,以象一年的春夏秋冬。数到最后,视所余的策数,或一,或二,或三,或四,都算是奇数,即将此奇数之策扐在左手的第三第四指之间。此即「归奇于扐以象闰。」已经四四数过之策则放回左边。

  五、次取右边之策执于右手,而以左手四四揲之。这也是「揲之以四,以象四时。」数到最后,视所余之策,或一,或二,或三,或四,都算是奇数,而将此奇数之策扐在左手的第二第三指之间。此即「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已经四四数过之策则放回右边。揲蓍到此,是为第一变。检视扐在左手三四指间的左余之策,以及扐在左手二三指间的右余之策,如左余一策,则右余必三策,左二则右亦二,左三则右必一,左四则右亦四。合计左右所余之策,以及在右手小指间的一策,即是一挂二扐的策数,不是五策,就是九策。即将这五策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