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这一称呼不知不觉被“先生”“师傅”等取代,试从文化角度给予适当的解释.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8 06:50:42

个人感觉,同志现在喊的有点像是同性恋了

同志的本意是志同道合的朋友,我想最早应该是在战争时期党内开始使用这一称呼。随着解放、改革开放,好多外来的文化进入中国,老的称呼逐渐被洋称呼取,新称呼不断出现,我感觉先生是比较西化的称呼,虽然在旧中国也有这样的称呼,但意思不同。师傅吗,这个称呼一直就有,这是最朴实的称呼。
有人说同志是同性恋,我认为是从表面曲解了同志的含义。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外来文化的涌入 很多词句都有了相应的变化
比如现在的“小姐”“服务”等等
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 但是如何发展和怎样发展是我们不能控制的 虽然毛主席提倡拿来主义的精髓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可是在舶来品大量涌入的现今 我们好像都不加思索的接纳了
文字在这其中当然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有个佛学大师说过 现在中国的政治是一流的 经济是三流的 而文化是不入流的

同志,革命战争时期的称谓,放到现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中,称呼起来总觉得拗口,尤其在和投资方的交谈中,叫史密斯同志?自己人现在也觉得没有志同道合的人,为什么要叫同志呢?况且,人们也心照不宣的把其中的意义给置换了,就和小姐一样了.
呵呵,称谓什么是随着历史的车轮和人们的文化价值观念不断改进的.

称呼是随着时代转变的。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与国外交往日益频繁,外来的文化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大众的观念。称呼的作用是为了相互交往的方便,也为了体现对人的尊重。“同志”的称呼原意只是同一个党派志同道合群体的称呼,范围比较窄,在大量的社会活动中,随着交往范围的扩大,见人均称“同志”,已显得不合时宜。特别是与外商、港、澳、台人员交往时,称同志他们也不能接受,不符合对方的习惯,是对客人的不尊重。因此,称呼的改变是自然变化的,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

同志这种叫法,来自与同人志;同人志这词汇来源于日语“同人志”(どうじんし),是指一群同好走在一起,所共同创作出版的书籍、刊物,虽然所谓的同人志原本并没有特别限定创作的目标事物,但对一般人来说,比较常听到此名词的用途,是在意指漫画或与漫画相关的周边创作方面。

同人志就是个人╱社团根据自己的兴趣(动画,漫画,艺能,小说,电玩等等…)而自费出的书籍。内容有漫画,小说,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