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夷列传》问题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6 10:38:43
伯夷、叔齐,是孤竹君的两个儿子。父亲想立叔齐为君,等到父亲死后,叔齐又让位给长兄伯夷。伯夷说:“这是父亲的意愿。”于是就逃开了。叔齐也不肯继承君位而逃避了。国中的人就只好立他们的另一个兄弟。正当这个时候,伯夷、叔齐听说西伯姬昌敬养老人,便商量着说:我们何不去投奔他呢?等到他们到达的时候,西伯已经死了,他的儿子武王用车载着灵牌,尊他为文王,正向东进发,讨伐纣王。伯夷、叔齐拉住武王战马而劝阻说:“父亲死了尚未安葬,就动起干戈来,能说得上是孝吗?以臣子的身份而杀害君王,能说得上是仁吗?”武王身边的人想杀死他们,太公姜尚说:“这是两位义士啊!”扶起他们,送走了。武王平定殷乱以后,天下都归顺于周朝,而伯夷、叔齐以此为耻,坚持大义不吃周朝的粮食,并隐居于首阳山,采集薇蕨来充饥。待到饿到快要死了的时候,作了一首歌,歌辞说:“登上首阳山,采薇来就餐,残暴代残暴,不知错无边?神农虞夏死,我欲归附难!可叹死期近,生命已衰残!”就这样饿死在首阳山。

究竟是他们因为看见周武王在文王尸骨未寒时征讨纣王还是因为天下都归顺于周朝 而耻之,义不食周粟?
下列与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伯夷.叔齐看见周武王在文王尸骨未寒时征讨纣王,"耻之,义不食周栗",隐居在首阳山
C 颜渊敏而好学,他立志学习伯夷兄弟坚守节操,以致终身贫困,宁可饿死也不吃糟糠之食,不幸早逝

他们是因为看到武王在文王尸骨未寒时,就出兵征讨纣王而耻之。因为中国古代文化认为,君子应该“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就是说,父亲死后三年内不要去改变父亲的政策或者办法,众所周知,文王在位时没有想到过讨伐商纣。
所以应该选择c。
颜渊之死和吃不吃糟糠之食没有什么关系,再说,也没有人说他是饿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