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节的来历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8 05:23:07

大学生节应当是“国际大学生节”
1939年11月17日,德国法西斯匪徒侵入捷克斯洛伐克屠杀了布拉格大学9 名学生和2 名教授,同时其他名校的男女学生也遭到了机枪的扫射、殴打和监禁。
1946年世界各国学生代表将每年11月17日定为国际大学生节。目的用来激励全世界大学生共同建设一个和平、民主、进步的社会而努力。
截至2007年11月17日,国际大学生节已是第62届。

你说得应当是国际大学生节1939年11月17日,德国法西斯匪徒,侵入捷克斯洛伐克屠杀了布拉格大学9 名学生和2 名教授,同时其他名校的男女学生也遭到了机枪的扫射、殴打和监禁。

为了在大学生中倡导追求和平、民主、自由和进步,为了控诉暴徒血腥的罪恶行径,纪念反法西斯的大学生运动,1946年世界各国学生代表,将每年11月17日定为国际大学生节(又称国际学生日、世界学生日)。

在这秋末冬初的日子里,第61个国际大学生节即将翩然而至,但国内对这个“舶来节” 可能还不太熟悉。其实我们也有本土的“大学生节”-- “五四青年节”,而且它和国际节日主旨是一脉相承,同是倡导“和平、民主、自由和进步”。

五四运动于1919年5月4日从北京发起,迅即扩展到全国各地。当年,中国在巴黎和会所遭遇的列强的蛮横无理,和捷克斯洛伐克所遭受的欺凌,何等相似!所以,笔者以为无论当时的国际环境,还是各自的意义,“五四”的地位之于中国绝不亚于国际的大学生节。

先贤的呐喊,民主的微笑。这是“五四”一代人留给我们的历史背影。广大青年从民族危亡的现实出发,自觉地作出呐喊与抗争,以自由与理想为目标,实现了精神与人格的自觉。其间的道义担当、思想启蒙,直接参与并决定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既然,这大学生节与中国有着如此深厚的渊源,那我们就绝不能等闲视之了。我们完全可以从传承“五四”精神开始,同时要放眼世界,中西合璧,博采众长,以为社会进步之助推器、世界文明之脊梁。

不破不立,我们要适应新的形势,在对本体的文化和身份认同的同时,吸纳西方先进观念和技术,以维持文化的代继传承。

孔子曾说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因为传统上,中国大学的主流教育模式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