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帮我写文章啊!题目漫谈教育!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8 14:40:31
300字!谢谢啊!

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如何使教育具有科学性、艺术性?这就需要教育者遵循基本的教育原则,更需要教育的智慧。
听了霍懋征老师的专题报告之后,使我感触颇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语引人深省。霍老师是一名成功的人民教师,她在半个多世纪的教育教学生涯中为我国的基础教育进行了全方位的教改实践,从教60年,为我国的教育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
从霍懋征的整个教学生涯看,我深深地觉得:教学艺术的核心是爱。在现实中我们并不是缺少爱,而是给予了不正确的爱。许多教师和家长可以说是全心全意地爱着孩子学生,但孩子却要努力拒绝摆脱这份爱,原因就在于教师与家长是将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或者强迫孩子接受自己的关怀,这种“关怀强迫症”让爱成了负担;而真爱,对孩子来说,是尊重其人格满足其需要,引导其发展,而不求私欲之利的理智的爱。
霍老师说:“60年来,我从来没有惩罚过一个学生,没有责骂过一个学生,没有向一个学生家长告过状。”我被震撼了,这需要多大的耐心,多大的爱心啊!每个学生都有缺点,都有犯错的时候,有的学生身上的问题可以用“顽症”来概括,而霍老师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呢?
那就是,别把学生的特点当缺点。这可能是我们教育中需要深切反思的地方,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更何况是我们的学生;而我们的教育往往太追求整齐划一,求同却不存异,结果是许多学生鲜明的特点被磨平、磨光,最终成为一个平庸的人。所以,教育者不能是判决者,他不能对学生说“这不行,那不对,必须照我说的做”等等,教育者应该是一个挖掘者,去发现与赏识学生身上的不同特点、优点,就像挖掘金矿一样。
正因为没有发现学生身上的特点,不理解他们,所以许多家长和教师虽然天天与孩子在一起,其实并没有走进孩子的内心,如果教育不能走进内心,那所有的语重心长都只能是一种说教。无法避免的现实是:教师的权威被颠覆,敢于说“不”的学生赵来越多。保持商量的口吻而非权威式的命令,这才是教育者的智慧,因为只有良好的沟通才能有信任,有信任才能有教育。
宽容比惩罚更有力量,学生犯错,不应该急急忙忙拿出惩罚的尺子,更不应该使用“软暴力”进行讽刺打击。事实上,学生正是在犯错误的过程中认识世界,走向成熟并成人的,作为教育者,需要从心底宽容孩子的过错,陶行知先生“四块糖”的故事不是昭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