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真题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0 18:06:44
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访华,受到乾隆皇帝接见。事后马戛尔尼感慨到:“中华帝国是一艘破败不堪的旧船,只是幸运的有了几位谨慎的船长才使它在近150年期间没有沉没。”
问题(1)在马戛尔尼看来,中华帝国为什么是一艘破败不堪的旧船?
(2)“康乾盛世”时代的康熙皇帝做了哪些事情来维护清王朝这艘“旧船”的?

1,政治:当时英国是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政治民主;而此时中国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政治黑暗。
经济:18世纪英国实行工业革命,经济发展迅速,成为“世界工厂”,而中国机;极力压制资本主义萌芽
文化:英国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中国八股取士,文字狱
外交:英国殖民扩张;中国闭关锁国

2,政治:....
经济:....
文化:....
民族:....
书上有,自己翻,印象深刻些

按这格式回答天下无敌~~~~~

第一题很简单吧 就写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就行了 封建的
第二题要把巩固政权和封建土地制度的改进入手 至于放松对商业管制 我认为没有

1。当时的中国有着全球众多切廉价的劳动力,然后中国的封建主义过于跟深地固,所以有意无意的打压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只有江男有不成气候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作坊。众多劳动力被用于农耕。没有发挥其作用。加上长期以来中国以天朝上国自居,以为天朝上国尽善尽美,西方蛮夷不足挂齿。却不知世界上早已强国林立。没有跟上世界前进的脚步。所以戛尔尼才有此言。
2。康熙皇帝,除去熬拜,结束了朝廷了内乱。平三藩解决了几个势力强大的藩王对中央政府的威胁。腾出了大两的资金支持国记民生,收复了台湾地区,完成了祖国的统一,同时在心里上打击了前明遗留势力,然后剿灭准葛尔部,几次亲征葛尔单,保持了政府在漠北的势力。阻碍着沙俄对我国的进犯,然后2次于俄国军队战于雅克撒城,取得胜利。迫使俄国签订了《尼布处条约》。明确划分了中俄边疆,结束了边境争端。对农业实行了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解决了农民问题。妥善处理了民族问题,特别是满族与汉族和满汉与藏族的关系,加强了于西藏的联系,很大的推动了民族融合,使中原的一些先进事物传到边疆少数民族,使得民族和睦,解决了民族问题。康熙皇帝的功劳之大无于伦比。使得中国这只“旧船”依然屹立于大洋之上,稳健的航行者。
我个人看来戛尔尼的那句话,我是很不赞同的。因为我中华文明不管在哪个时候都是钢键自强,生生不熄。走到了今天依然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的近代史只是这个优秀的文明生的一场病,一次历史的低谷。我们终究会康复,终究会走出历史的低谷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