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称男子扼二十岁为什么之年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5 04:35:32
三十岁 五十岁 六十岁 七十岁 一百岁为什么

  1. 20岁——弱冠之年

  2. 30岁——而立之年

  3. 50岁——知天命

  4. 60岁——花甲

  5. 70岁——古稀

  6. 100岁——期颐

20弱冠
30而立
40不惑
50知天命
60花甲
70古稀
80-90耄耋
100期颐

男子和女子是不一样的

我们现在常说的“而立之年”、“不惑之年”、“知命之年”,则来自于《论语·为政篇》的记载:“子曰: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距。”

汉人戴圣所辑《礼记·曲记篇》中说:“人生十年曰幼,二十曰弱,三十曰壮,四十曰强,五十曰艾,六十曰耆,七十曰老,八十、九十曰耄,百年曰期。”其中还有耄年有罪不加身的说法。但后人却常把“幼学”、“弱冠”等作为年龄称谓,这恐怕是后代词汇由单音节向双音节发展的原因吧

我国还有干支纪年的传统,六十年为一轮,故又有六十岁为“花甲之年”的说法。杜甫有诗句曰:“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二十古来稀。”于是,七十又有了“古稀之年”的别称。

当然,古代年龄称谓并不止这些,还有许多散见于各类古书中,因较少使用而未被流传下来。上面所述这些因使用频率高,生命力强而被后人沿用了下来。有些还已经进入了我们的日常交际之中,如:“三十而立”。再如,从“婴儿”和“儿童”两个词中,我们已看不出历史和今天的区别了。

另外还有:

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两至三岁。 始龀、韶年:男孩八岁。

总角:幼年泛称。 垂髻之年:指儿童。 黄口:十岁以下。

幼学:十岁。 舞勺之年:十三至十五岁 志学:十五岁。

舞象之年:十五至二十岁。 弱冠:二十岁。 而立之年:三十岁。

不惑之年:四十岁。 知天命、知非之年:五十岁。耳顺、花甲之年:六十

古人称男子二十岁为青壮之年,那么三十岁呢?五十岁呢?六十岁呢?七十岁呢?一百岁呢? 古人男子二十岁为什么之年,三十岁为什么之年,五十岁为什么之年,六十岁为什么之年,七十岁呢,一百岁呢? 古人称男子二十岁为_之年,三十岁为_之年,五十岁为_之年,六十岁为_之年,七十岁为_之年,一百岁为_之年. 古人称男子二十岁为()之年,三十岁为()之年,五十岁为()之年,六十岁为()之年,七十岁为()之年,一百岁为()之年 古人称男子二十三十五十六十七十一百岁为()之年 古人称不同年龄段的男子为 什么之年? 古人称男子20岁为( )之年 古人称男子一百岁为什么? 古人称二十岁为?一百岁为? 为什么二十岁男子叫弱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