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境为什么能催人奋发呢?求一篇解释的文章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9/24 23:54:46

逆境常常能催人向上 古往今来,凡成就大业者,无一不是脚踏实地、艰苦攀登、敢于直面挫折和失误的人。 我们在学习、成长的过程中绝对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我国著名生物学家童第周先生,18岁时考入一所教会中学,插班高三学习,因为他各科平均成绩只有45分,被学校勒令退学,经童第周再三请求,才获准留校试读,在试读期间,童第周不悲观,不气馁,奋发向上,终于学有所成,成为我国实验胚胎学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为摸清长江的源流,约了三个同伴一起去考察西南地区,考察中,三个同伴先后离去,但他没有退却,经受几次重病、多次断粮的考验,顶风冒雨4载,终于发现金沙江才是长江的上源。司马迁在屈辱中完成了《史记》,屈原在流放期间写出《离骚》,曹雪芹在穷困潦倒中写出巨著《红楼梦》,吴敬梓在贫困的寒夜写出了《儒林外史》,今年考入清华的张明春同学进入高三以后,基本上是年级前30名的学生,可在第一次市统考和第三次模拟考试时,曾二次后退到46名。还有一次是年级83名,在评定省三好优干时,综合排名,他没有入围。但他从没有一蹶不振过。 ……我们的生活总不能一帆风顺,前进的道路也许一波三折,然而,失意时,我们能否泰然处之呢?鲁迅说,伟大的心胸,应该表现出这样的气概--用笑脸来迎接悲惨的厄运,用百倍的勇气来应付一切的不幸。乐观者和悲观者存在着很大的区别,“乐观者看到的是油炸圈饼,悲观者看到的是一个窟窿;乐观者看到的玫瑰是刺上盛开的花,悲观者眼中却只有花下的刺。”可见心态不同,看法不同,结果便也不同。学习中,难免遇到不如意,“知识的根是苦的,知识的果是甜的。所以别为面前的挫折和考试的失误困扰了”。顺水推舟固然轻松自得,但逆水之境,却正是我们锻炼精神与体格的契机!人的精神不单在于鲜花掌声前的谦卑与自豪,更在于面对满路荆棘时的坚毅与自信。对于困难与失误,我们要以一种平和的心态面对它,战胜它,这才是我们乐学的源泉,是我们永不服输,乐观向上的精神动力。以上说的只是思想方法问题,我并不是叫大家把考试结果丢在脑后全然不顾,在具体的学习活动中,大家必须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分析考试中的得与失,找准失误的原因,把考试中做错的题目弄懂弄通,记在纠错本上,以利再战,以利在后段的学习中,采取更科学的方法,取得更优异的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