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的介绍!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3 19:54:51
不要内容!要作者,出自哪里?

“愚公移山”的典故出自《列子·汤问》。是《列子·汤问》中的一篇,由战国时郑国的文学家、历史家、地理家列御寇著,他生活的年代大约是春秋末、战国初,他的学说属于道家理论。当时王屋山属于道教的名山,他三次来到王屋山游览,写下了千古不朽的名篇,给我们提供了准确的历史资料和留下美丽的传说。

讲的是90高龄面山而居的愚公开山修路,子孙相继,不畏艰难的故事。

愚公移山这个故事只是一个寓意,它的本意并不在于“移山”或者“搬家”,它所强调的是一种精神,持之以恒的精神,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毅力”。这座山只是象征我们在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某一种困难,我们完全可以凭借我们的智力、毅力或者体力去征服它、解决它。我们在做任何一件事情的时候,都需有一个明确的目标,然后再坚定不移地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而奋斗。期间,我们可能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困难,但是只要我们够执著,坚持一个方向,坚守一个信念,坚信自己的坚强和坚韧,我相信没有什么困难是征服不了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就是这层意义。

“愚公移山”的典故出自《列子·汤问》。是《列子·汤问》中的一篇

列子,名列御寇,或称列圄寇、列圉寇(今河南郑州市人),终生致力于道德学问,曾师从关尹子、壶丘子、老商氏、支伯高子等。隐居郑国四十年,不求名利,清静修道。主张循名责实,无为而治。列子的活动时期应该是约于战国早中期间,与郑繻公同时,晚于孔子而早于庄子.先后著书二十篇,十万多字,今存《天瑞》、《仲尼》、《汤问》、《杨朱》、《说符》、《黄帝》、《周穆王》、《力命》等八篇,共成《列子》一书,均已失传。其中寓言故事百余篇,如《黄帝神游》、《愚公移山》、《夸父追日》、《杞人忧天》等,篇篇珠玉,读来妙趣横生,都选自此书隽永味长,发人深思。后被道教尊奉为“冲虚真人”。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封为“冲虚真人”,所著《列子》诏称《冲虚真经》;宋徽宗封为“致虚观妙真君”。
思想简介
庄子在其书第一篇《逍遥游》中,就提到过列子可以“御风而行,泠然善也”,似乎练就了一身卓绝的轻功。因为庄子书中常常虚构一些子虚乌有的人物,如“无名人”、“天根”,故有人怀疑列子也是“假人”。不过《战国策》、《尸子》、《吕氏春秋》等诸多文献中也都提及列子,所以列子应该实有其人。列子的学说,刘向认为:“其学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