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电路中,电压、电流不是同时达到峰值点,存在一定的时间差。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2 20:00:14
如日常生活中的交流电,电压、电流就存在30度电位角的差距。试问:用什么方法可以改变这一角度?

在交流电路中,不但有电阻元件(例如:电炉、白炽灯泡),还有电容元件、电感元件。还有的用电器既含电阻又含电感(如电动机、带镇流器的日光灯)。
由于电容在电路中能使电流的相位超前于电压的电位,而电感在电路中能使电流的相位滞后于电压的相位,(想知道具体为什么,请学习电工学)。
当电路中是纯电阻时(比如电炉),电流与电压是同相的,就是它们在电路中,电压与电流是同时到达峰值点的,不存在时间差;
而当电路中是纯电感时,电流比电压相位滞后90度(就是四分之一周期);当电路中是纯电容时,电流比电压相位超前90度。
但有有些情况是既有电阻又有电感,这时电路中电流比电压相位将会滞后大于0度、小于90度的相位差。具体是多少度,要看电阻与电感之比。
如果一台电动机,电流比电压相位滞后40度,要想改变这一角度,可以在电路中并联一个适当的电容,由于电容与电感的作用相反,电路中电流与电压的相位差就会变小,这个过程称为无功补偿。不过,一定要适当补偿,也就是说,当电容太小,就会补偿不足,(但也能使相位差比原来小),当电容太大,就会补偿过度,相位差究竟变大或是变小就不好说了。

若是电阻负载,就是电压、电流同时达到峰值点。

若是电感性或电容性负载,就会存在电位角的差距。若要改变这一点,方法很多,最简单的一个,就是并联一个电容或电感。当然,由于生活中负载多是感性的,并联电容的机会最多。

这个是电工中的功率因素角,一般和线路所带的负载有关

一般民用电路中,负载主要以感性负载和纯电阻负载为主,因此日常民用电中常存在电压和电流存在一定的相位角

在电力系统中,一般使用大型的电容器组对这种角度进行补偿,使之保持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但不可消除

因为在电力系统中,相位角直接影响着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有功功率表示系统的负载能力,无功功率影响着系统电压的高低,因此当功率因素角为0时,系统的电压将失控,影响电力系统的稳定~

工业上通过一定技术"整流"把频率变的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