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贡简介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7 06:51:02

端木赐

字子贡,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且列言语科之优异者。孔子曾称其为“瑚琏之器”。他利口巧辞,善于雄辩,且有干济才,办事通达。曾任鲁、卫两国之相。他还善于经商之道,曾经经商于曹、鲁两国之间,富致千金。为孔子弟子中首富。

端木赐,字子贡,(公元前520——公元前456年),政治家,儒商之祖,官至鲁、卫两国之相。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孔门十哲之一,春秋末期卫国(今河南省鹤壁市浚县)人。他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且列言语科之优异者。孔子曾称其为“瑚琏之器”。他利口巧辞,善于雄辩,且有干济才,办事通达。曾任鲁、卫两国之相。他还善于经商之道,曾经经商于曹、鲁两国之间,富致千金。为孔子弟子中首富。相传,孔子病危时,未赶回。子贡觉得对不起老师,别人守墓三年离去,他在墓旁再守三年,共守六年。《论语》中对其言行记录较多,《史记》对其评价颇高。

【子贡】(前520~?)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又作子赣,亦称作卫赐,春秋末卫国人,孔子的著名弟子,“孔门十哲”之一。
子贡是春秋时期齐国和鲁国风云一时的大商人。子贡是孔子最器重的弟子之一,孔子曾把他比喻为瑚琏。瑚琏者,宗庙之贵器也。

子贡在成为孔子弟子以前经商曹、鲁间,富至千金。他思路敏捷,理解力强,能说会道,被孔子许为其“言语”科的高才生。《论语》中记述孔子与弟子答问,以他为最多。孔子曾多次称赞他,说他能够做到“告诸往而知来者”(《论语·学而》);“赐之敏贤于丘也”(《说苑·杂言》);并把他比之为尊贵的“瑚琏”之器。子贡有较强烈的从政志向,他关心治国之方略,经常问政于孔子。曾仕于鲁、卫,游说于齐、吴、越、晋诸国。从孔子周游列国,厄于陈蔡,一度有愠心而出怨言:“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盖少贬焉。”遭到孔子的批评:“今尔不修尔道而求容,赐,而志不远矣!”(《史记·孔子世家》)不久,孔子派他出使楚国,结果“楚昭王兴师迎孔子,然后得免”。鲁哀公十五年(前480),在鲁、齐议和会上说服齐君归还成地。
子贡对孔子的颂扬在孔门弟子中是出名的,他曾说,“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论语·子张》)有人说他比孔子高明,他立即就加以否定,说:“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夫子之墙数仞。”(《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