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粒子数量间的关系的问题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2 02:33:19
对于原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总数
对于阳离子:
质子数=核外电子总数+电荷数=核电荷数
对于阴离子:
质子数=核外电子总数-电荷数=核电荷数

我不是很懂上面内容的意思.有谁能举些例子,讲清楚点.谢谢!

这个简单。

首先说原子核,原子核所带有的电荷数为核电荷数,构成原子核的有两种粒子:
质子 - 带一个单位正电荷
中子 - 不带电

有多少个质子就带有多少单位的正电荷,那么显然核电荷数就是质子数。

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再说原子。本身原子是呈电中性的,这是因为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和原子内的电子(或者说核外电子)数相等,两者正负正好互相抵消。
离子是因为质子数(也就是核电荷数)和电子数不相等,整体上来看这个离子表现为带电。
那么如果是阳离子,必然是因为电子数小于核电荷数,也就是失去了最外层电子;如果是阴离子,必然是因为电子数大于核电荷数,也就是捕获了额外的电子。

举个简单的例子:

Cl- 氯离子
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Cl是17号元素,质子数为17。因为Cl-比普通的Cl原子多了一个电子,所以它的核外电子总数为18。

Na+ 钠离子
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Na是11号元素,质子数为11。因为Na+比普通的Na原子少了一个电子,所以它的核外电子数为10。

最后是关于那两个式子。

如果写成

阳离子:核外电子总数 = 质子数(核电荷数)- 电荷数
阴离子:核外电子总数 = 质子数(核电荷数)+ 电荷数

可能会更好理解。通常情况下我们会非常直观的通过元素名称知道他所带有的质子数(根据元素周期表)和它所带的电荷数。至于某个离子带有多少个核外电子是我们计算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