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管理学案例 分析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2 17:30:58
1. 案例——都是红包惹的祸
王总经营企业多年,员工从十几个人发展到几百人,销售和利润不断攀升。但有一件事一直困扰着他。罪魁祸首就是年前发出的红包。王总是一个很讲意气的老板,身边的人跟他一干就是十几年。王总觉得对这些骨干也是绝对宽厚,就拿年终的红包来讲,随着公司业绩的增加,一年比一年丰厚。但问题是好像大家都越来越不容易满足了,红包发的越来越多,却听到私下里的抱怨不断。结果弄得王总都害怕年终面对他的那些骨干了。王总认为,他了解每一个主要干部的表现,然后直接作出判断发给年终红包。但他感觉好像这些干部彼此都知道红包是多少,一些人会经常向他表功,暗示他们有多大贡献,应该多给一些。王总想,红包到底要发多少,他们才会满意呢?
请根据以上案例内容,就以下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1)你认为王总的红包发放方式会产生哪些不良后果?
(2)你认为应该如何改进红包的发放办法?
请各位畅所欲言哈 随便说嘛 :-)

1、王总的这种方式,久而久之人们会对年终红包有越来越高的期望,或者认为红包是理所当然的,得到红包的骨干会相互猜忌,为红包而工作,失去了当初的激励效果。
2、王总这种发年终红包的方式,属于激励强化理论中的正强化,为了使强化达到预想的效果,还必须注意实施合适的强化方式,王总可以实施间断的、不定期的、不定量的红包发放方式,可改变每年都发红包的限定,根据骨干们每个人在工作中不同的反映,贡献,在公司中起到的良好影响的大小,不定期、不定量的发放红包,使每次强化都能起到较大效果。

根本问题是该企业没有一套完整的薪酬体系!
这种红包发放的方式没有一定的依据和标准!
只是靠王总的直观判断,必然造成主观上的错误!而此造成客观上的不公平!
该企业应该建立一套绩效考核体系和和完整的薪酬体系!
发放红包多少应该有一套量化的指标依据!

1`红包发放若是采取明包方式`容易导致骨干产生攀比情绪`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矛盾激化`内耗增加`
2`最好采取暗包不定期发放制度`即不公开红包数量`严禁讨论红包大小`违者给予处罚乃至辞退`实际上在台资以及日资企业`很多都是采取这种发放方式`根据中国国情`也是比较适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