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骑马俑的故事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9 02:17:21
北朝骑马俑的故事是干什么的?

骑马武士俑
北魏(386-420年)
高38.5厘米;马长34.5厘米
1953年陕西西安草场坡出土

该墓出土骑马俑14件,披甲俑24件,牵马俑多件,出土时排列有序,可见墓主身份很高,是研究北朝早期骑兵编制和装备的重要资料。骑俑、马都身着铠甲,是目前发现较早的着盔甲的骑马武士俑。

南北朝时期,武士铠甲由两面铠改为明光铠。人、马皆着铠甲,史称“甲骑具装”。“具装”就是战马所披的铠甲的名称,有面帘、鸡颈、当胸、马身甲、搭后、寄生。骑兵使用的格斗兵器也由戟改为长刃的马矛---槊。武士俑手中缺失的兵器当是槊,鲜卑族就是以重骑甲兵荡平中原诸政权建立北魏的。自十六国至隋代,“甲骑具装”重骑兵一直是作战主力。敦煌莫高窟壁画“五百群贼成佛”故事,再现了北朝重装骑兵作战的真实面貌,唐代因重骑兵机动性不强,改为人披铠甲、马不披甲的轻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