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动植物会对生态平衡做出破坏?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5 18:15:54
哪些动植物会对生态平衡做出破坏?
给的答案越多越好!

这个问题应该辨证地看待。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的平衡,在一定时期内,一定地区处于生态平衡,生物圈中的所有生物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缺了哪一种动物植物都不行。如果说哪种动植物会破坏平衡,那么说只有以下几种情况:一种是外来物种入侵,比如说我国南方曾引进一种植物叫水葫芦,引进之后由于没有天敌,大量繁殖,就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平衡。另一种情况是人为的或自然的原因引起的较大的环境改变,原有动植物不能适应新的环境,原有的生态平衡被打破。

根据特有生物的调查,台湾38条的河川中,有9种外来种鱼类及8种外来鸟类,还有外来的害虫约有32种,其中水稻象鼻虫所造成的损害每年超过1亿元、而非洲菊斑潜蝇(参考国外网站)也造成420万元左右的危害,每年还有更多的的昆虫入侵。大家熟知的福寿螺在1980年从中南美引进以后到1896年被人类弃养,这短短6年间就危害全省17万公顷的稻米,造成10亿新台币的损失。
另外提到台湾斑龟是台湾原生种物,但是巴西龟引进后就占据了台湾斑龟的栖地,因为食物减少,也造成台湾斑龟的灭亡。
现在还有些放生团体的人会买动物来放生,这是非常不鼓励的行为,有时他们会放生鲤鱼,这些鲤鱼在长大过程中会抢地盘或抢食物(如贝类等),由於鲤鱼有两根触须,还会翻搅泥地,这就是为何鲤鱼池中通常连水草都无法生长,也不会有贝类出现,且水质混浊。
泰国礼则是一种很凶猛的外来种鱼类,台湾也有原生种的台湾礼鱼,以前人们是利用绑著活青蛙来钓这种鱼类,因为这种鱼是吃活体,过去鱼种很多时,并不用担心,但是现在鱼种变少了,所以礼鱼会吃掉其他的鱼类求生存,导致原生种鱼类更加减少。这种鱼还有种特色,就是有副呼吸器官,所以需要上水面呼吸,非常奇怪,不过泰国礼的罩门就是怕冷。
在景美溪进行调查时,我们发现原生种的鱼类在1982年有74种原生种,到2003年只剩下34种;外来种则从27种增加到66种。原先台湾有很多的青将鱼,却因从国外引进大肚鱼后,逐渐消失,这主要原因是两种鱼类的食物重叠,结果竞争力强的大肚鱼把食物都吃光,结果青将鱼就只能慢慢消失。
琵琶鼠(又叫垃圾鱼)是水族业引进的,因为它可将水族箱里较脏的东西清乾净,但是养太大时被人类野放,它的生存力非常强,即使在很脏的水中都可以生存,野放后会吃其他鱼群的鱼卵或本土性水生植物;但它本身的卵很大,其他的鱼不会吃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