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鲁迅论文吗?来过来看看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7 20:49:26

我看鲁迅

最近看了一篇梁实秋的《关于鲁迅》,我以为他说出了部分的真相。
反之,我在吴中杰,孙郁等所谓鲁迅研究专家的书里则几乎读到了那十全十美的鲁迅,既然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那么他们的论述便值得怀疑。我以为写杂文一旦涉及伦理道德领域便豪无意趣可言了。到底谁的道德高一些了,鲁迅还是雷锋?怎么判定呢?那玩意太抽象了,抽象得到文章里去捕风捉影,去断章取义,去穿凿附会都很难啊!因为文是未必如其人的,从鲁迅的字里行间里我们可以读出他旧学的深厚,文笔的老辣,和思想的犀利,但你如果就此推断出鲁迅道德的超群与人格的高迈,那便是扯淡!文章伟大并不能代表道德或人格的高尚。

正是基于这样的批评理念,我读了梁的〈关于鲁迅〉,值得庆幸的是,梁的批评没有多少感情用事的成分,比之鲁迅,梁确实要冷静得多,观点不一定正确,但态度一定要端正,这一点梁实秋是好的。其次,写杂文虽没有什么特定的限制,但最好做到对事不对人,李敖常犯这方面的毛病,尤其是他的政论文章。这一点鲁迅也有待努力,杂文不可流于人身攻击而漠视事件或现象本身的存在,这也是鲁迅文章一个不太明智的地方。至于梁说:“鲁迅对一切都否认,却提不出一点正面的主张,”我以为那是太苛责了,鲁迅是文化医生,既然是医生,就只负责“揭出苦痛”,至于是否“引起疗救的注意”,就不在鲁迅的管辖范围了。从这一点上看,鲁迅是好的,他的小说,他的杂文都起到了“揭出苦痛”的作用。梁的批评有点求全责备了。再次,鲁迅的语言是有点问题的,他是文白夹杂着写的,他的旧学根底深厚,又受到西风东渐的影响,但是他没有在两股强大的力量之间寻找一个支撑点,而使新旧中文,中外语法融会掼通起来,为己所用。以鲁迅的大才,只试图在思想上寻找一个缺口却不能在语言上有所突破,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柏杨也说过:“鲁迅的杂文是高级知识分子的杂文,不是三教九流的杂文,语言的通俗性与可读性均不够。”话虽偏激,但事实上不无道理。如今喜欢鲁迅的人依然是很多的,但真正能读懂鲁迅杂文的人仍然是很少的,他们能喜欢鲁迅多少也是让人怀疑的,也许他们爱的是鲁迅的生名与地位吧。但愿我的结论下错了。


如今,在国内,就有一大群搬卖鲁迅古董为生的人。我也承认,鲁迅是块宝藏,里面包罗万象,但你搬运的时候不要搭进了自己的锋芒与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