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和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区别?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6 12:40:42
当金融资产是债券时,,若将其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则在资产负债表日是先考虑公允价值的变动,再来计息的,且应收利息对应的投资收益等于面值乘以票面利率:但是将其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时,在资产负债表日,是先计息再考虑公允价值变动的,应收利息对用的投资收益等于摊余成本乘以实际利率,为什么两者的处理存在这样的差别????

1.交易性金融资产,其主要出发点就在于表明此项金融资产是以获取市价盈利为主要目的,其风险管理更重视损益特性,因此对利息的处理而言,采用票面金额和票面利率更为简洁实用,因为实际利息的发放就是以上述载明的金额和利率计算的。说得更直白一些,就是成本、利息、公允价值变动走三条平行线,先处理哪个区别不大。
2.当划分为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后,其风险管理意图发生改变,采用实际利率法对收益进行核算。此时,成本、利息、公允价值变动仍然走三条线,只不过对公允价值的变动不再强调其损益特性,而是作为资本公积处理,而对由利息带来的投资收益,则按照实际利率法计算,实际利率法计算得到的利息和票面利息之间的差值则通过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科目处理,用来产生摊余成本。
3.如果不用实际利率法,这两种记帐方法的区别就仅仅在于前者强调利息的损益性,而后者仅将利息视为一项资本公积的来源。
4.先计息还是后计息并不是两者的根本区别,后一种方法之所以先计息,是为了得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科目的数额,否则后面的帐就没办法记了。
5.实际利率法的主要作用就是把金融资产持有期间的总收益率平摊到每一年。
6.说了这么多,不知道说清楚了没有啊,呵呵……吼吼……

交易性金融资产从定义上是指企业为了近期内出售而持有的金融资产,如以赚取差价为目的从二级市场购买的股票、短期债券、货币型基金等。从资产性质上看,交易性金融资产如股票、公开流通债券、基金具有很强的货币性,容易流通;从市场上看,交易很活跃,比如股票今天买了明天就能卖掉,流通花费时间短;从持有者的意志上看,买普通股等主要目的肯定不是为了分红,而是为了在交易中赚取差价获利,这决定了只要价格合适持有者会立即出手毫不犹豫,因此流动性好。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通常是指企业初始确认时即被指定为可供出售的非衍生金融资产,以及没有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的金融资产。就我个人的看法,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就是企业持有的还不知道要拿来干什么的资产,也就是企业可以变现但是还不想变现的那一部分金融资产,虽然可以马上处置但是估计不会被马上处置的那一部分。从持有者意志上来说,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处置的决策过程可以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谁也无法准确预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