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清净是如何理解?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4 06:25:39
即使自身戒律守的再好,不好的事坚决不做!如果心不清净,是不是也很难出尘啊?甚至要堕入三恶道啊?通常说“身心清净’是不是缺一不可啊?像济公那样修心不修口是不是说明修心重与修身啊?阿弥陀佛

真正的清净,不是理解出来的,而是修证出来的,那种境界中任何语言都很乏力,我们如理作意的描述就是离言绝虑。

已经出离,还可以用人类的思维臆想吗?
在下的体会是:“不得,而知”。一切心本不可得,以不可得故能出离,也名清净。如果抱着有得之心来衡量,越思维越远,因为这个结果不应该是思维出来的,而是实证出来“如实观”。

“戒律守的再好”“如果心不清净”岂不是自相矛盾?“心不清净”就谈不上“戒律守的好”!而且身心也不是对立的关系,心正身正,心邪身也邪!没有分开修的道理。

这个清净,应该是跟你喝水一样是冷水还是热水你自己知道……
至于济公,人家已经是出离六道的圣人了,所以心一直清净,果报来了也不迷,假如我们学人家的话那根本不成,就如同没有金刚钻非揽瓷器活一个道理。
所以说,对于我们,修身与修心都要抓啊。

身,口,意是一致的,不可能分开的。如果说知道是错误的,而也没有去做,虽然有这种想法。这样也算是悬崖勒马的一种,起码还能保持某种清净。

在下从新解释一下‘修心不修口’。如果您能做到任何行为不产生任何烦恼以及‘业’,那么这才算。可以说是心念不动。但这是阿罗汉的境界。一般上的人是不可能做到的。

修心和修身是同等的,并没有说这个可以大于那个。佛陀教导的实践和理论是不可分离的,缺一不可。

道德高尚的境界.

身:抛开一切世俗的东西.

心:心无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