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声画对位和声画对立,能各举几个电影中的片断的例子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5 19:11:32
最好能详细一点,有评论更好
这个声要的是音乐……

画面写景,解说言情,这也是声画对位的形式之一。如《天驹》的片段:

  画面:
  摇曳的驼铃
  长长的驼队

  默默的黄牛

  涌动的湖水(叠印)沙海波痕

  鲜嫩的水草(叠印)游弋的鱼群 波涛万顷的大海
  解说:
  恰此时,我忘不了:雅号沙漠之舟,古道驼铃悠悠。骆驼啊,你含辛茹苦,展现了生命的韧性,谱写了苦难的篇章。其实,你的品德,同样也表现在天驹的身上。

  恰此时,我忘不了:黄牛一生劳作,默默恭俭温良。青草是唯一索取,也不盼身后留芳。默默而生、默默而死的化身啊,人们都会记得,你是和田驹一样,生活在茫茫世上。

  坦荡的大自然啊,质朴的大自然,你涵盖了广袤的大地,你容纳着漫长的时间,你沐浴过无数阴晴雨雪,你经历过遥远的沧海桑田——

  粗犷的大自然啊,细腻的大自然,你造化出万千端绪,你飘忽着美妙疑团,你孕育了多少彩色的生命,你迎送过无数季节的乔迁。只有你的胸怀才这样恢弘,容得下:“纵横寰宇八万里,洪荒上下五千年。”

  声画对立,就是“画面与声音在节奏、情绪、气氛、格调、内容、速度、境界、倾向上的对立、相反和差异,达到相反相成,殊途同归,产生某种新的涵义、内容或潜台词。”
  譬如《话说长江》在表现长江源头滴水成冰、天气非常寒冷时,解说却没有写冷,却转而写热:“在长江的另一端,南京、上海的人们都热得恨不得脱去衣服,跳进长江里去游泳”。鲜明的对比让人对长江源的寒冷印象深刻,也通过上下游气温的巨大反差让人对长江的源远流长有了更深刻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