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脑过度纯属心理作用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1 11:51:22

不是心理作用,

如何摆脱过度疲劳
最近的一则新闻应该引起“拼命三郎”们的警惕:西南交大外语学院22岁的学子,因同时做着3份兼职,过度劳累导致免疫力急剧下降而离开人世。日前记者从上海市社科院亚健康研究中心获悉,根据最新调查,有近75%的都市人得到了“黄牌警告”,处于亚健康状态,其中白领占了六成。亚健康研究中心主任奚潘良指出,如果仍然长时期超负荷作业,休息不好,就会得到“红牌”,疾病缠身,甚至危及生命。

据悉,脑力劳动的办公族是过度疲劳的高危人群,30岁至45岁的人群面临工作和家庭中的各方面压力,最容易产生过度疲劳,而18-25岁的人更多的面临读书压力,经济压力不大,因此是过度疲劳的第二大人群。

奚潘良教授指出,人在进行重体力劳动或大运动量锻炼时,由于时间过长,肌肉过度紧张,生物能源消耗过多,就会使机体产生疲劳感,感到全身或局部酸、软、痛、疲乏无力和力不从心。而脑力疲劳是直接导致人体亚健康状态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同样会导致过劳而危及生命。

脑力劳动者之所以感到疲劳,其实是情绪在作怪。由于生活压力越来越大,人们往往要花两三倍的努力才能取得成功,这时人的精神处于一种混乱不安的状态。当受压抑的感情冲突未能得到宣泄时,就会在肉体上出现疲劳症状,甚至引起心理上的扭曲和变态,导致心理疲劳。这样的疲劳看似细小轻微,但若不加注意,轻则会降低工作效率、生活质量,重则导致多种身心疾病。有些人会经常感冒、工作时头晕眼花,晚上则无法入眠,更多的人会发生心血管疾病,血压升高、甚至突发脑血栓。

所以,无论是已经处在过度疲劳期的人,还是健康者,控制工作和学习的时间都显得尤为重要。一般工作8小时是最适当的时间,一旦有疲劳的感觉,就要进行调节,释放心情。

相关链接:如何摆脱过度疲劳

消除脑力疲劳法:科学地使用大脑,设法提高用脑效率,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和文娱活动,积极休息。如果是心理疲劳,千万不要滥用镇静剂、安眠药等,应找出引起感情忧郁的原因,并求得解脱,使心理恢复平衡。对于病理性疲劳,应及时找医生检查和治疗,病因消除了,疲劳也就不存在了。

饮食补充法:注意饮食营养的搭配。含蛋白质、脂肪和丰富的B族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