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安徽历史上出了那么多名人并且很富裕,而现在却这么穷?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1 00:23:25
好像现在的安徽尽出讨饭村。古今对比差了很多啊,为什么会这样?

以前是大陆时代,经济发展靠陆地,安徽处于中间枢纽位置,有利于四处经商~~~

现在是海洋时代,经济发展靠海洋,所以沿海地区经济比较发达~~~而安徽处于内陆,经济相对较差

安徽人现在如此窘境全拜独裁毛所赐,安徽人应该把毛抬出来鞭尸。
尽管在建国初期,安徽曾被毛主席在《论十大关系》一文中列为沿海省份,但不可否认省会由沿江的安庆迁至内陆的合肥,使安徽在政治心理上由一个通江达海的沿海省份变成了一个较为封闭的内陆省份,因为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航空运力几乎为零,而铁路运力极其有限的状况下,作为”中国第一大水系”的长江对于安徽意味着什么,也就不言而喻了。而合肥虽然位于安徽地理之中心,但却远离长江和淮河这两大横穿安徽的主要水系,因此,交通相对闭塞。再则,合肥在解放之前仅为一个人口不足5万的小县城,连两层以上的楼房都很少见,各方面条件相当简陋,很多基础设施都要从零起步。因此,使得安徽发展的眼光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主要局限于合肥的周边。但是合肥发展了这么多年,所辖三县依旧落后,长丰还是国家贫困县。而合肥的周边城市,如六安、巢湖也没有在合肥的带动下富起来。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合肥的经济总量到1984年才超过芜湖,而到1989年才超过安庆。到2005年“十五”计划末,合肥的经济总量仅为850亿,再来看看周边的其它省会城市:2005年,杭州的经济总量为2900亿,南京的经济总量为2400亿,武汉的经济总量为2200亿,济南和郑州的经济总量则分别为1870亿和1670亿,而南昌的经济总量也有1100亿了!现在,只要是有点儿经济常识的人都能明白,把一个原本是县城的地方建设成一个省会要比把一个原本就是城市的地方建设成一个省会所花的经济成本大得多!不可否认,合肥从20世纪40年代末的一个小县城发展到如今的规模,就其自身而言,却是创造了“奇迹”,但这种“奇迹”却是以过度耗费安徽的“元气”为代价的!在20世纪50年代,安徽的不少省领导都感觉到了合肥的诸多局限性,有把省会迁到条件较好的沿江城市芜湖的想法。为了“断绝”这种想法,使安徽的领导们安心建设合肥,1958年,毛主席利用视察安徽和为新建立的“安徽大学”题校名的机会,以书信的形式向当时的安徽省委书记曾希胜明确了他不同意把省会迁到芜湖的态度!(这封信现雕刻于安徽大学校本部南门背面的墙壁上)。那时,毛主席之所以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