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毛邓论的问答题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9 11:19:22
题目:
如何理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区域发展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大意义。
-----------------
大家帮我找相关的资料。
我去找了很久,但是没有找到满意的。
谢谢了。。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关键要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方面取得重大进展。深刻地理解这一论断,对于深入领会十七大的精神实质,准确认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认真落实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的历史要求具有现实意义。

两种经济发展类型

依据所追求的目标,经济发展可以有不同类型:或是侧重于实现更多经济产出的单纯的经济增长,或是侧重于追求经济发展质量全面提高的经济发展。与所追求的目标相适应,经济发展亦有不同的实现方式:前者主要包括依靠增加生产要素投入实现的外延扩张式的粗放型增长和依靠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实现的内涵提高式的集约型增长等两种方式,其核心在于单纯地追求和实现国民经济更快的增长速度和总量的扩张;后者则不仅包括单纯的经济增长,而且包括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的提高,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与和谐等各方面。其实质在于全面地追求和实现国民经济更好的发展质量和整体的协调。

显然,在作为经济增长方式与经济发展方式的概念中,蕴涵着两者在发展理念、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上的一系列差别。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方式总是沿着从粗放型增长到集约型增长、从单纯的经济增长到全面的经济发展、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历史道路演进的。更重要的是,任何一个社会对其具体发展方式的选择总要受到其本身所处的经济、社会历史阶段的制约。

“四高一多”带来的不均衡

长期以来,基于经济发展所处的历史阶段及整体技术水平的限制,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和物质消耗来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也因此一贯呈现出高投入、高增长、低效益、高污染的典型粗放式增长特征。

以2006年为例,是年我国以占世界总量15%的能耗、30%钢材消耗、54%的水泥消耗的巨大投入和消耗仅产出了占全球产值总量的5.5%国内生产总值。而同期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远未达到“十一五”限定的年均目标,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未得到根本好转。为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降低增长成本,提高和保持经济增长方式的可持续性,早在1987年政府即提出要将粗放经营逐步转变为集约经营。1995年更在提出实现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同时,明确提出要实现国民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到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