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算孝顺?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1 02:07:51
答案不限,合理即可

孝顺不是作秀,是发自内心的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之中,孝敬父母占据主导地位,《论语》、《孝经》、《亲恩歌》《 二十四孝》《孝道良心歌》《劝 孝 歌》都对孝敬父母进行了专门论述。随着社会的进步,孝顺的内容也逐渐在丰富,孝顺从过去的“养老送终”逐渐转变了概念,生活逐渐走上富裕大道的父母辈更期望的是来自子女的精神慰籍。“父母在不远游”的传统孝道在今天显然不再符合社会的需求,而如何解决两者之间的矛盾,除了更多一点讨父母欢心的办法,更需要的是双方的相互协调。

孝顺的含义有很多,从经济到精神都有。但现代孝顺并不等于就是买些东西,吃顿饭之类,更需要的是发自内心对父母的关爱。也许只是帮老人梳梳头,或许只是捏捏父母的肩,甚至只是一声问候,但这份心意会让父母和子女都共同感动,有心便好。

现在的老人更需要的是精神上的赡养。生活条件好了,经济不愁了,以前看到子女拿点钱带点东西回来总觉得开心的感觉也不复存在。宁可只是看看孩子有没有胖了瘦了,心甘情愿为他做顿饭,这些都会让老人们获得一种经济上无法获得的愉悦,来自心理的这种感受会更持久,也更真实。

以前并没有意识到父母对子女的需要,直到今年我的儿子去读了寄宿制中学,我的心里一下子失落了许多,我才明白父母对于我一定也有这样的失落。我们总是沉浸在“忙、忙、忙”的生活中,却不知道生命的真正意义在哪里。我们需要的不是再多的金钱、再多的世人认可,其实仅仅只是家人的那一个会心微笑而已。当把父母摆到和孩子一样的位子上时,来自父母的会心微笑也会给你带来愉悦。

我国改革开放以后,人民的生活有了很大提高,随着社会老龄化的进程,老年人也不再为经济状况烦恼,因此赡养方式无疑要发生变化。现代社会的竞争非常激烈,常会提到时间、竞争、选择这些生活模式,这将会影响到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其实现代中国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已经有所变化,不再完全受传统束缚,尤其在49年后妇女走出家庭、家庭革命等以后。

在商品社会中,这种关系的变化显得更为剧烈,这就要求我们调整传统的生活方式。当基本的物质需求都能够满足的时候,人们的追求也就更多了,精神上的需求就出现了,这也是一个社会进步的标志。

现代社会的标志是理性化,不论是社会安排还是人际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