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冤杀晁错有没有得以昭雪?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8 05:25:06
如果有,请告知是哪一位帝王

汉文帝时,为太子家令。汉景帝时,任御史大夫。主张加强中央集权,削弱诸侯王权力,但是缺乏具体的执行步骤,操之过急,激化了中央政府和诸侯王间矛盾。导致前54年,吴王刘濞会七国,以“诛晁错、清君侧”为名,起兵发动史称七国之乱之叛乱。做过吴相的大臣袁盎,与晁错有过怨隙,乘机劝景帝诛杀晁错。景帝听了袁盎的建议,决定诛杀晁错,一天在街头,晁错仍穿著朝服,被武士摔下,腰斩。接著全家灭门。皇帝问仆射邓公:“道军所来,闻晁错死,吴、楚罢不?”邓公说吴蓄反已数十年,为削他的封地而提早反叛,“诛晁错”只是个借口,“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地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计划始行,卒受大戮,内杜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臣窃为陛下不取也。”景帝听了十分后悔。
这应该算是昭雪了

没有,晁错的死对他来说是不甘心,但对汉朝统治者来说杀他是不后悔的.因为:
1.晁错的削弱藩王的建议考虑后果不够,使汉军在准备不足的情况下不得不面对养精蓄锐几十年的诸侯军队,没有名将周亚夫的话,汉朝很可能会终结在文帝手中,这让文帝当时在慌张中把怒火发泄到了晁错身上;
2晁错的建议引发了七国之乱后,他不主动收拾烂摊子,反而建议文帝御驾亲征,自己留在长安“守都”,令处于惊慌和愤怒中的文帝和满朝文武十分恼火,在文帝身边形成了强大的反晁舆论,袁盎只是最后促使文帝下了这个决心;(这不是本人猜想,苏东坡对此有详细论述。)
3文帝作为一个杰出的政治家,看到七国以杀晁错清君侧为借口叛乱,便以假当真,杀掉晃错使之失去进攻的口实,在道义上让七国集团处于完全的被动中,让他们之前标榜的整肃朝纲变成了赤裸裸的反叛。
如果说文帝后来有怀念此人之意的话,那也只是看重他的一些才干,并不是悔杀晁错这件事。史记上的说文帝听了大臣的话表示了悔意很好理解,难道一个皇帝会给他的臣子明说自己把某个大臣当棋子使用吗?那不是明告诉这个臣子跟着皇帝说不准那天也会被当作又一个棋子吗?

汉景帝杀的,汉武帝后来给他平了反的

平反了,当时杀他只是权宜之计!

人都死了昭雪与否都不重要了 他不过是封建帝王的一个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