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遇到感人的东西,总会抑制不住心酸流泪???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3 17:54:01
当听到在地震中母亲为了保护儿子牺牲,并用手机给儿子留下了一条短信遗言“儿子,如果你能存活下来,你要知道,母亲永远是最爱你的人”(不是原话)。为什么就抑制不住内心的悲伤而流泪?从生理学角度解释一下!!!!!!!!

因为人的基础就是“情”在前,“理”在后。当看到一些让自己触动的情景,我们的生理反应和心理层面会自动“共情”。所以,我们就流泪了……

这是人的一种本性,对爱的本性

同感!!

感动之余,一直在思考一个带有普遍意义的问题,那就是,人为什么会感动?什么

样的东西最能让人感动?我的结论是:平凡的普通人,为了某种“善”而做出伟大的牺牲,最能使人感动。

想一想杨利伟,他是作为中国航天人的一个代表,代表着那些默默无闻、隐居深山、负重前进的人们,他们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他们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飞则已,一飞冲天,平凡的人,伟大的牺牲;想一想陈忠和,当陪练,坐在家里看着别人登领奖台,然后临危受命;先后失去爱妻、胞兄、父亲,尤其是承受失败的指责,可谓忍辱负重,终于一朝翻身,夺回世界冠军;想一想日本律师尾山宏,作为一个外国人,能将人类的普遍良知置于狭隘的民族情绪之上,尤其要顶着右翼势力的严重威胁,为受害者打官司,这是多大的勇气?想一想衡阳的消防官兵,二十条生命,换来的是“百姓无一伤亡”,这已将牺牲二字演绎到了极致……还有钟南山、阿西木、梁雨润、去年的郑培民、刘姝威、王选、张前东、赵新民、张荣锁……都是平凡的人,因为牺牲了个人的东西,而使人感动。

目前有一种论调,大意是说,当今社会,评价一个人,主要不是看你的天分、才华、能力、品德如何(尽管这些可能对你有帮助),而是看你能提供多少人家需要的东西,或者说你能有多少东西可以跟人家去交换。或许,这种理论有它的道理,但是,我可以负责地说,按照这种交换原则做事的人,不管你能赢得多少金钱或多高的地位,你却永远得不到别人的尊重,也永远不会使人感动。你服气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