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渔家傲〉里“学是谩有惊人句”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与前文答非所问?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8 10:44:23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嗟日慕,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在平时,易安是个闺秀,是个贵妇,但在梦里,现实中的一切,不可能再阻止她的飞腾于九天之上的想象了。哪怕有了惊人之句的诗才,面对许多无奈,内心也会有行途日暮的困乏,但那又怎么样?在梦里,在一切都可以腾飞的梦里,在云涛翻舞的太空之中的梦里,在可以任意上下求索的梦里,总可以达到如仙境般的幻想境界吧。这个梦让这首词意境壮阔雄奇,豪气干云,却又迷离恍惚,虚无飘渺。这样的词,五代没有,北宋也不多见吧。看似不经意又无脂粉气,在豪放之中带着易安特有的恍惚,从这种恍惚中我似乎看到易安看着苏轼们自信地毫不谦让地微笑。这种恍惚使得易安在北宋的衮衮巨公拥挤的词坛上,轻言细语却又分外清晰地宣称: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对诗和词的分界看得很严格,所以她的诗的内容多以政治为主,有着明确的倾向性。她对时局的思考和分析远远地超过了当时一介妇人所能企图的深度,甚至高明不让许多以国家政治为己任的大臣。她的诗是爱国言志诗,她的词却是对自身的感怀,对于身世,对于家破国亡的痛苦无奈的最为切身的描述。我不喜欢易安的诗,空洞地架构在借史咏志上,有情绪,但没有实在的深刻的悲苍感。但是易安的词,却鲜明地表达着她作为自己,作为那个时代的一个女子,在少女时期的娇羞,青年时期的幸福和晚年时国破家亡的悲哀。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意思是说,我告诉天帝,我所走的路程很远,现在已到了黄昏,还没有到达。即使我学诗能写出惊人的句子,又有什么用呢?

上句,“路长嗟日暮”,出自屈原《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者借此表白自己在人生道路上日暮途远,茫然不知所措。这里着一“嗟”字,生动地表现出她那旁徨忧虑的神态。

下句,“谩有”,是“空有”或“徒有”的意思。这一句含有两层意思:一是慨叹自己有才而不能为世用,有怀才不遇之感;二是社会动乱,文章无用,有李贺《南园十三首》中的“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之意。两者象是对立,实则统一,是互为因果的。

此处并未答非所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