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人用筷子,而西方人用刀叉吃饭呢?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8 17:45:21
包括文化,历史。。。。等方面。

中国人吃饭用筷子,西方人进餐用刀叉,各有自己沿袭的历史。若论更早的时候,世界各地的人们吃食都是用手抓,就是现在,一些地区的人民吃饭还沿袭用手抓的习惯。一旦开始使用餐具,中西方就分道扬镳了。
  论历史,筷子的使用远较刀叉为早。筷子古时候单叫箸,箸的起源可追溯到周代,《礼记》、《荀子》、《史记》都提到箸,《韩非子》特别提到周朝的纣王,使用"象箸"进餐,箕子看了很是担忧,因为箕子认为用象箸进餐,则与之配套的餐具不可能用陶器,必须是"犀玉之杯",象箸玉杯,"必不盛菽藿,"(菽是大豆,藿是豆叶)配合的食物必须是"旄象豹胎"(旄象指旄牛和象)……,依此类推,衣服穿着,也不可能是"布衣短褐",而必须是"锦衣九重",住的房子也一定是"高台广室"等等。箕子的担忧不幸言中,纣王因追求奢侈的享受,荒滛无度而亡国。这就是后世"见微知著"成语的来历。
  前年一位香港记者参加前沈阳市市长慕绥新的记者招待会上,注意到这位市长的穿着非同寻常,单是他那条领带,价值当在万元以上,与之配套的西装皮鞋,当然更是世界名牌,光这一身穿戴,非数万元不行,这便与他的工资收入无法平衡,因而怀疑他可能是个贪官,但那时的慕绥新正是春风得意的时候呢。这位记者即是继承了箕子"见微知著"的眼光,不幸被言中了。
  现在人们的口语习惯都称箸为筷(或筷子、筷儿),书面语也用筷。查先秦古籍中都不见筷字,筷是迟至明朝才出现的,说来也可笑,筷是因民间口语的忌讳而产生的。原始社会时期的忌讳特别多,南方民间保留的忌讳也不少,这可能是古吴越的遗风。明朝的陆容说;"民间俗讳,各处有之,而吴中尤甚。如舟行讳"住",讳"翻"。以箸为"快儿","幡布"为"抹布"。…"(陆容《菽园杂记》卷一)。 陆容说"舟行讳住"指船家吃住生活在船上,进餐当然要使用箸,箸音 zhu ,和住(zhu) 同音,所以改箸(住)为快,后来为了区别起见,加竹头成筷。现今的温州(古瓯越)和福州(古闽越)的民间口语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