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的少数民族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3 07:47:23
黄土高原主要有哪些少数民族居住?

回族(遍及全国,是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东乡、保安、裕固、满族。

汉族,蒙古族,回族,保安族,撒拉族,土族,藏族等......

在我国西部牧区和东部农区之间,有一个地域广大的农牧交错地带。它的地理位置,大致以内蒙古自治区的海拉尔--锡林浩特--呼和浩特--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银川--甘肃省的兰州--青海省的西宁--西藏自治区的拉萨--云南的昆明--贵州省的贵阳等高原城市系列及其连线为一边,以黑龙江省的哈尔滨--吉林省的长春--辽宁省的沈阳--北京--河北省的石家庄--陕西省的西安--四川省的成都--重庆市等平原、盆地城市及其连线为另一边,这两大城市系列及其连线之间的广大地带,就是我国的农牧交错地带。总面积约160万平方公里,地跨16个省(市、自治区),600多个县(旗),2亿多人口。
农牧交错地带,不同于西部牧区,也不同于东部农区。它在地理、气候、农林牧产业结构、生态、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具有自己的特殊地位。
一、东西部之间的过渡带
我国西部牧区是以蒙古高原、黄土高原、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及蒙新荒漠地区为主体。其地域辽阔,气候干旱,人口稀少,经济发展滞后,故称'西部落后地区';东部农区是以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平原及其相间的低山丘陵为主体。它东临大海,雨量充沛,气候适宜,土壤肥沃,交通方便,社会经济发展较快,故称之谓'东部发达地区'。农牧交错带地处二者之间,具有突出的过渡性和边际优势效应性。
1、由高原向平原和盆地的过渡
农牧交错带可分为四段:东北段,是蒙古高原到东北平原的过渡带;华北段,是蒙古高原到和华北平原的过渡带;西北段,是黄土高原到关中平原的过渡带;西南段,是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到四川盆地的过渡带。在这样大的地理类型过渡区内,形成了一系列的高山、峡谷、江河和溪流。
2、由干旱地区向湿润地区的过渡
农牧交错带的东北段、华北段和西北段的西侧,是年降雨量低于300毫米的干旱区,东侧是年降雨量为500毫米以上的湿润区。这就是说农牧交错带的东北、华北、西北三段,属于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农牧交错带的西南段,属于亚热带湿润区和高寒草甸草原区。但横断山区的气候和植被,呈垂直带分布。
3、由牧区到农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