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人为什么会掉脚趾甲?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8 01:38:41

糖尿病足是因为周围神经功能障碍,痛、温觉减退或丧失,对细微创伤不能及时发现,致创面无法及时处理,加上自主神经病变使皮肤易破裂,而糖尿病所致血管病变使下肢血液循环差、神经营养差,已有的创面不能及时愈合。糖尿病患者代谢紊乱,全身及局部抵抗力低,使创面感染进一步发展,最终形成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有哪些症状?

1. 皮肤搔痒,干而无汗,肢端发凉。浮肿或干燥,颜色变暗、

有色素斑,毳毛脱落。
2. 肢端刺痛、灼痛、麻木。感觉迟钝或丧失。脚踩棉絮感、鸭步

行走、间歇跛行、下蹲起立困难。
3. 肢端营养不良,肌肉萎缩张力差,关节易损伤,易发生病理性

骨折。
4. 可形成弓形足,槌状趾,鸡爪趾等。
5. 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6. 肢端皮肤干裂或水泡、血泡,糜烂、溃疡或坏疽、坏死。

糖尿病足的易患因素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约85%糖尿病患者下肢截肢前有足部溃疡,而糖尿病足的发生、发展与三个因素有关:

①周围神经病变如感觉障碍、足底压力改变,神经性溃疡可伴其他特征,如足部皮温升高、皮肤干燥、静脉膨胀、针刺感下降和踝反射消失等;

②并发缺血性改变可见足部苍白或发紫,皮肤常发凉、毳毛缺失、趾甲畏缩,彩色多普勒检查下肢动脉改变,踝动脉压/肱动脉压比值减小;

③糖尿病足多因局部感染诱发或加重,尤其是骨髓炎或深部脓肿者。

因此糖尿病足的发病机理有神经病变、缺血、感染因素,它们共同作用导致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从而导致坏疽和截肢。在许多情况下,足部溃疡是可以预防的,糖尿病足的预防应从患者被诊断为糖尿病开始。
那么为什么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这些病理变化呢?

这主要是因为:
(1)糖尿病的末梢血管病变:

糖尿病病人的末梢血管病变主要指下肢血管病变。大量的资料早已证实,在糖尿病病人中,由于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其动脉血管壁发生粥样硬化,要比正常人提前10-15年;发生病变的血管壁可见有斑块形成,斑块中有脂质如胆固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