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歌出路何在?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2 07:39:52
哈哈,回答吧

史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于是 有了 徐志摩,有了闻一多,有了郭沫若,有了冯志 ....而如今太平盛世
现代诗歌创作遭遇了更大的一个困惑,那就是诗歌的核心要素——语言的嬗变所带来的巨大麻烦。有人说:中国之所以能拥有“诗歌王国”的美誉,那是因为她得天独厚的语言优势——单音节词汇。的确,单音节词汇在构词、造句方面的自由灵活可以任诗人腾挪有致、得心应手,但可惜这都是过去的荣光了。如今,以双音节为主体的现代汉语词汇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它的构词、造句功能,因此,留给诗人腾挪的语言空间自然就窄了许多。再加上近百年白话文运动所形成的负面影响,让一些人错误的认为:“文言”都是“旧的”,“旧的”都是“不好的”。殊不知许多文言词语凝炼含蓄、以一当十,直到今天仍然充满生命力。前面提到,现代社会受西方文明主导——这是事实,但请不要忘了:我们有独立、完整的文明历史和活力无穷的语言文字(这在世界文明史上都是罕见的)。作为现代中国人应该有信心和能力延续我们的先人曾经拥有过的辉煌。
虽然我们不可能再回到古代回到田园回到“在河之洲”,但“在水一方”的柔情,“大风起兮云飞扬”的豪情,“遍插茱萸少一人”的亲情,“西出阳关无故人”的友情,“在天愿为比翼鸟”的爱情,“东风无力百花残”的别情,“自在娇莺恰恰啼”的闲情……无不深深地融入我们的血液,化为我们的精、气、神。因此,就算我们再现代再西化,我们都不可能在一夜之间抛弃传统。就像我们有的人将自己的头发染成金黄色,但你能将自己的皮肤弄成白色、将眼睛弄成蓝色吗?以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为例,他是一个具有深厚的中国古典文学功底,同时对欧美文学有深入研究,视野开阔,创新意识极强的诗人。余先生早年受欧美现代思潮影响极深,并吸取了许多养份,写出了很现代的诗作,表现出反传统的创作取向。但多年的国外生活经历告诉他:完全用西方人的话语方式同西方人交流并不能讨好人家,只能让自己的内心情感失去依托。于是开始反西化,自觉地回归传统。从他的大量诗作中,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西方现代派诗歌与中国古典诗歌是怎样在碰撞中融合而创造出新的语言、意韵和节奏的。总体说来,余光中的现代诗歌创作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范例。我们很容易在余先生的诗作里感受到被唐诗宋词的意境、句法、情韵所包围所笼罩而形成的那种或许只有中国人才能意会的莫名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