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历史高手帮忙解答题目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6 02:14:09
材料一 实现死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社会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十一届三中全会决议
材料二 要使企业真正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具有自我改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成为具有一定权利和义务的法人。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材料三 凤阳的三大步
1980年产粮5.02亿公斤
1981年产粮6.70亿公斤
1982年产粮7.15亿公斤

问题:①材料一的中心内容是什么?其中所说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指的是什么?
②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的、前提和实质各是什么?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哪里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的?
③材料三反映了怎样的经济现象?产生的原因何在?说明了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虐和战争政策。
--《共同纲领》
问题:1. 材料中说明建国后我国实行的是怎样的外交政策?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先后采取了哪些外交工作的基本方针?
2. 中国在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上发挥了怎么样的积极作用

1.材料一的中心内容是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不惜一切代价改革。
其中所说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指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政府参与管理。
2.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的实现四个现代化。
前提: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
实质:转变政府职能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所有制问题上取得了进展。
3.材料三反映了凤阳粮食产量不断上涨。
原因:改变了原来的农村合作社制度,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说明了要促进经济的发展,必须适时调整经济发展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

1. 材料中说明建国后我国实行的是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先后采取了“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和平共处”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a 奠定了新中国大国地位,树立了新中国外交的新形象。
b 挫败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
c 团结了国际反殖民势力的增长。

第一个题关于四个现代化的答案:中心内容是改革有利于让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管理方式指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的是解放发展生产力,前提是四项基本原则,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在农村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才三反映实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经济发展迅速;调动积极性;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时候,可以促进生产力发展,改革是成功的

同楼上一样,第二问的小2的最后一题要稍微改一下
2.c 团结了第三世界的国家共同反对帝国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