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前卫而言,绘画已成为边缘”,而就“实验绘画而言,水彩同样成为边缘”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2 15:17:56
这2句话是谁说的?是什么意思?

易英
  从“实验绘画”及绘画“实验性” 思考中国水彩画
  中国水彩画,近百年来一直扮演着造型艺术训练手段的角色,作为艺术门类之一(或者称为一门学科),则是最近的事情(1993年中国美协成立水彩画艺委会),近20年来中国水彩画已取得巨大发展,在创作过程中各种尝试(“试验”)对于水彩画人来说并不陌生,一方面中国水彩画今日之面貌应归功于画人的大胆探索和“试验”;另一方面中国水彩画创作的各种“实验”,则缺乏了其他画种所具有的时代意识、文化穿透力与信息。本来“就前卫而言,绘画已成为边缘”,而就“实验绘画而言,水彩同样成为边缘”,如何“反边缘化”呢?
  客观地说,比较于新时期以前,中国水彩画近20年来确实有了很大的发展,无论是从创作理念、形式语言语汇、制作技术操作、创作群体等,都达到相当高的水准。然而就其自身发展现状与当代艺术主流或当代实验艺术相比较,其“实验性”形态则表现出很大的差距性,是否可以归纳出如下几个主要问题:①在题材上,中国水彩画近年来的创作,大部分停留在传统绘画题材,如少数民族题材,风俗画题材,静物画题材等。不是这些题材不好,而关键是没有赋以新的、具有时代气息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趋向——“重要的不在于画什么,而在于怎么画”。我们从实验绘画的“新现实主义”或“新具象绘画”的大量传统题材作品中发现,其与中国现实生活和文化紧密相连,并且具有现实批判意义。比方说,中国油画有许多述说当代中国城乡的“超写实”作品,中国水彩画也有描绘当代中国乡村的“超写实”作品,就技术操作表现力的层面而言,两者本身并无太大的好坏和优劣,只是各有千秋,但总是觉得中国水彩画少了点时代的感觉和文化。②在形式语言上,中国水彩画的创作停留在传统视觉经验的多,而且停留在较为单一的本体语言探索上。“三维”、“二维”、“具象”和“抽象”这些形式语言的探索,本身并无好坏之分,但关键的是形式要与内容有很紧密的联系,这与实验绘画中形式和内容的有机结合、与形式语汇的丰富形态同样存在着差距,而个性化的语言表达或者当代视觉经验与视觉元素的语汇则更显薄弱。为什么同样画大白菜、玉米棒子,人家油画就是跟你的不一样——有着强烈的时代特征。③在审美趋向和价值评判上,则确确实实少了社会批评意识、文化批评意识。对于发生在身边的、中国社会转型期形形色色的人和事熟视无睹,甚至在一而再、再而三的传统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