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慢性直肠炎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10 09:43:55
慢性期体虚无力,以排粘液为主。常用方剂有:太子参、炙黄芪、白术、甘草、罂栗壳、白芍、石榴皮、明矾,水煎内服,1日2次。
怎么配置药量?

中医对慢性肠炎是如何认识的 ?
祖国医学无慢性肠炎的病名,但根据其病的临床特点,属中医学的慢性腹痛、慢性腹泻范畴。其发病原因可见脾胃虚弱、肾阳虚衰、和肝气乘脾、瘀阻肠络等。其病位,本病在脾胃,与肝肾密切相关。其病性,本虚标实,虚实夹杂。脾胃肝肾之气失司为本,胃肠功能失调为辅,致气血逆乱,脏腑失调,阴阳不和等病理变化。清浊不分、混杂而下,走于大肠泄泻为其临床特点。
(1)脾胃虚弱
久病不愈或寒湿之邪困阻中焦,使脾胃虚弱。脾为中土,喜燥恶湿,主运主升。胃乃腑脏,喜润恶燥、主受纳主降。两者相辅相成,一纳一运,燥湿相济,共同完成吸收转运水谷功能。今脾胃虚弱,清浊不分,升降失和,致气机逆乱,致水反为湿,谷反为滞,湿滞内停,肠腑混浊而下,遂成本病。
(2)肾阳虚衰
肾为先天之本,又为命门之火脏,主一身阳气,具有温煦、气化、推动气血、脏腑的功能。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脾阳得不到阳气的温煦,致脾肾阳虚,阴寒积盛,胃关不固,中气下陷,运化失司,久泻不止,疼痛缠绵,致发本病。

中医对慢性肠炎的病机是如何认识的?
(1)病因:本病病因主要由于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和房事过度而致脾肝肾功能障碍。脾胃为后天之本。脾主运化水谷精微,胃主受纳,为水谷之海。肝主疏泄、肝气条达,则疏泄有利于脾胃之气的升降。肾为先天之本,命门火衰,不能温煦脾阳,而致泄泻遂成本病。
(2)病机:①病位:本病在脾胃,与肝肾关系密切。②病性:本虚标实,虚实夹杂。脾胃肝肾之气失司为本,导致清浊不分,升降失和,混杂而下,并走大肠泄泻为标。③病势:本病的发生是以先天之气不足、肝失疏泄、脾胃失和,气机升降逆乱为主,渐及它脏,脏腑失调。以泄泻、腹痛、肠鸣为临床特点。④发病:脾失健运、胃失和降、肾阳不足、肝失疏泄,致消化、吸收发生障碍而致泄泻。病情反复发作,时轻时重,缠绵难愈,病程较长。

怎样辨治脾胃虚弱型慢性肠炎?
症状:大便时溏时泻,迁延反复,完谷不化,纳呆食少,食后不舒,稍进油腻食物,则大便次数明显增多,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细弱。
分析:脾胃虚弱而致泻下,主由脾气虚弱,清阳不升,运化失职所致,故见大便溏泻,完谷不化;脾虚不运,则纳食减少或食后脘闷不适,久泻不止;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