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醉翁亭记》和《岳阳楼记》中可看出欧阳修和范仲淹的思想区别是什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7 09:41:44

《醉》文中欧阳修把“与民同乐”的济民之情隐含在描写叙述之中,没有一语道破,而是在醉中写乐,在乐中写醉,因而才留下了“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千古名句,表明他对政治的失望,转而寄情于山水。而《岳》则直抒胸臆,范仲淹在比较了“迁客骚人”的仕途进退的悲喜之情后,直接道出了他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磊落胸怀,并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至理名言,展示了他以天下为己任的高风亮节,对自己遭到排挤而仍然乐观豁达的心境。
关键是,前者失望,后者乐观。

范仲淹与欧阳修写《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时的政治境遇基本相同,但两文均无抑郁之感。范仲淹想到的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怀,而欧阳修却是能够在滁洲政治清明,百姓安定富足,“与民同乐”。可以说两人同样是豁达向上,乐观进取。
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取之于孟子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民本思想。由此可见两人的目的都是一样的。但相较可见,范仲淹更具政治家的气魄,境界更高一些。心中的天下更大些。欧阳修略有文人失意后移情于物的情调,但却也能够以民为本,但此处却限于自己的一隅之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