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乌鸦与白馒头:逆否命题的等价性思考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7 05:07:38
问题1:“命题A的逆否命题B,造价于命题A”,这个逆否命题等价原理,是一个公理还是定理?

问题2:基于一个前提假设:假设我们目前所知道的所有的真知真理,都来源于我们到目前为止所取得的观察经验所得。
如果我们想验证一个命题A:“所有的乌鸦都是黑的”,那么我们每观察到一只黑色乌鸦,都可以算作是完成了一次实验结果与命题A相吻合的实验。

命题A:“所有的乌鸦都是黑的”的逆否命题B,为“不是黑的都不是乌鸦”。也就是说,当我们观察到一个白馒头的时候,也可以算作一次命题A的验证,这是不是有些不可思异呢?

问题3:你认为问题2的前提假设是否正确,给出理由。
对bestjiao回答提出的疑问
1 我在学习数学的时候,从来没有听说过逆否命题的转换,必须关心原命题当中谁是被描述主体,谁是附属性质。我可是按逆否命题的标准定义进行转换的啊

2 你对原命题的转换中,内容里加上了“括号”,请问这个括号内容到底算不算数呢?如果括号里的内容算数的话,那么恭喜你,你已经违反了逆否命题的转换规则。
如果括号内容不算数的话,那你和我的表达是一致的。你又凭什么说“白馒头验证了黑乌鸦”是荒谬的呢?

提示 sun落水sun : 逆否命题的定义是
( p -> q ) <=> ( -q -> -p )

再次回复 bestjiao:数学定理恰恰就是“万能”的定理,数学高度的概括了宇宙中的一切法则,或者说这便是数学本身的定义。
可是按你的说法,“在数学里”命题A命题B是等价命题,可是“在现实中”A和B又不是等价命题了;是你荒谬还是我荒谬呢?

不是我在死板的转换,而是逆否命题的性质告诉我,任何一个命题,一个结论,都客观存在着这样的一个等价的逆否命题。并且这种转换的方式仅仅是( p -> q ) <=> ( -q -> -p ),而不需要什么其他格外的附加条件。

再次反问 sun落水sun:
为什么你的括号里的是“动物”而不是“鸟类”或者“生物”?

你的命题在转换的时候有问题.
"都是"在转换的时候是"不都是"而不是都不是.所以,你的转换是有问题的.
所有的乌鸦都是黑的,可以转换,逆命题,挨个转换,所有黑的都是乌鸦,然后再转否命题,所有的黑的不都是乌鸦.
所以,是这样的,这样才是合理的.命题的主语是黑的,而不是不是黑的.
你的貌似是有点诡辩的味道.看起来是一样,但是在逻辑学上,你那样的转换是错了.

问题1 应该是定理,因为它可以由更简单的定理证明.
问题2 在数学中所有的定理都是基于已有的公里和假设的,若有一个公里出问题,那么整个逻辑体系可能要瘫痪。
问题3 在公里体系中,任何一个命题都只有真与假,问题二的假设应该是错误的。因为得出一个实物有关的命题还依赖与实物内部的本质属性。

前提假设没有问题,但是逆否命题的描述应该适当的调整一下。因为命题A中黑色是用来形容乌鸦的一种附属特征,并不能等价于乌鸦本身,所以我们对这个命题进行逆否的时候也必须突出主要因素与次要因素的关系,否则就会出现上面那种笑话。
这个题目里,乌鸦是主,黑色是形容主要条件的次要条件,所以对这个条件进行逆否描述应该是这样的:所有不是黑色的(但是看起来像乌鸦的东西)都不是乌鸦。

这样的话你拿一个白色的馒头来验证这个命题显然是很荒谬的。

补充:

你应该清楚,在数学里面,某些假设是有潜在的限定规则的,所以你可以在特定的环境下随意变换命题的顺序。但是跳出数学这个范畴用这个定义套用其他事件就不能死板的引用数学上的定义了,否则数学定理就不用叫数学定理了,完全可以叫万能定理了。

换句话说,你可以对某些非数学领域的语言描述用数学里的一些逻辑定义去进行分析,但并不代表这些定义就一定适合用来做这个。逆否命题是用来分析什么事情的?是用来分析互为因果的一些等价事件的,比如说:吃饱了——肚子涨了;这种事是互相有因果关系的,你可以反过来说:肚子没涨——没吃饱。但是大多数其他语言描述并不是等价的、互为因果关系的,就像你问这个问题,黑色是对乌鸦的一种非唯一性的性状描述,它与乌鸦本身不等价,乌鸦还有其他若干特征,所以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