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政府经济学角度分析钉子户问题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7 08:13:50

农村“钉子户”的成因分析
  人们习惯上把那些拒绝履行应尽义务,与基层组织情绪对立,对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不理解或不能正确理解,常常发牢骚,说怪话,对依法行政不依法接受,经过反复做工作无效或收效不大的农户称为“钉子户”。据调查,目前农村“钉子户”下列三类居多:一是计划生育挠杠户,。不实行计划生育、又不接受处罚。二是税费拖欠户,以种种理由拒交或欠交,有的甚至是数年不交税费。三是公益事业扯皮户,在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等补偿问题上漫天要价,如果要求得不到满足就往往采取一些过激行为,阻碍工程建设的施工。这些农村“钉子户”有很大的离散力,会影响农村工作的推进,导致党群干群关系紧张,是当前农村不稳定的重要因素。为此,认真研究“钉子户”的成因,对于进一步做好农村基层群众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分析农村“钉子户”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宣传工作不到位。一些农民由于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了解或一知半解,以致误解。当前农村的宣传工作普遍存在“三多三少”现象:即听电视的声音多(看新闻联播),听基层党委政府的声音少;听小道消息传播多,听党委政府正面宣传少;看腐败现象的多,看干部为民办实事的少。党在农村的政策如何具体执行,需要基层干部作深入细致的宣传和解释,但一些干部对相关的政策、文件不去认真学习钻研,加之作风飘浮,不深入群众,因此,在执行政策时有相当的困难和偏差。同时一些“钉子户”对政策、文件断章取义,以迎合农民的眼前利益,作片面甚至反面宣传,煽动群众不满。比如,在农网改造中,各村的收费标准不统一,群众感到困惑,究竟怎样收费才合理?又如在农村税费改革中,中央的宣传是全国农民要减少500亿元,有的农民一算,我国近10亿农民,人均应减少50元,而实际只减几元或十几元,他们感到不理解,甚至怀疑是基层干部从中搞鬼,便与干部产生了抵触情绪。时间一长,积怨愈深,部分农民就拒绝履行应尽义务,逐渐转化为“钉子户”。

  (二)一些基层干部工作方法简单、作风粗暴,极大地挫伤了不少群众的自尊心,使群众产生逆反心理。前些年,在追粮追款中,部分村、镇干部不是对群众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而是动不动就牵猪牵牛、抓鸡抓鸭,弄得鸡飞狗跳。执行计划生育,有的地方请非工作人员组成“执法队”收取罚款,手段鲁莽,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