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初定,百姓财力俱困,譬如初飞之鸟,不可拔其羽,新植之木,不可摇其根,妥在安养生息之..这句话是谁说的?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8 17:51:36
安生养息的具体措施是什么?为什么要实行这种政策?急急!!!帮忙说说啦

是明太祖朱元璋说的。

原因:
明朝建立初期,在经济上面临的是一幅凋敝不堪的景象。二十多年的战乱使整个中国遍地荆棘,满目疮痍。当时的河北平原,荆棘从生,人烟断绝;一向文化比较发达的汉中地区,也是草木茫茫,虎豹出没。为了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朱元璋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

具体措施:

简单说3点:采取了释放奴婢、垦荒屯田、兴修水利等措施。

详细内容:

他规定,凡在战争中荒废的土地,一经农民重加开垦,即归重垦者所有。一旦原主返回家乡,则由政府在附近拨给同样面积的荒地。原为荒地者,垦出后亦归开垦者所有,三年内免征田赋。他还积极推行军屯,命令“天下卫所,一律屯田。”边疆士兵三分守卫,七分屯田;内地士兵二分守卫,八分屯田。由政府发给种子、耕牛和农具。在政府的大力鼓励下,各地的屯田垦荒取得显著成效。洪武元年至十三年(公元1368~1380年),新垦土地180多万顷。洪武十四年的全国土地总面积达到366.8万顷,洪武末年突破了400万顷,比元末增加一倍以上。伴随着大量土地的开发,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各地修建了大批水利工程。

明太祖要求全国各地地方官员,凡是老百姓对水利的建议,必须及时报告。洪武二十七年,又特别向工部发出指示,全国凡是陂塘湖堰能够蓄水、泄水以防备洪涝旱灾的,都要根据地势,一一修治。于是,分别派遣国子监生和专门人才到各地“督修水利”。在他的关心和督促下,全国各地发展水利都取得了显著成绩。据统计,到第二年冬天,全国共兴修塘堰40987处,整治河道4162处,整修陂渠堤岸5048处,全国各地普遍兴修水利工程。

屯田拓荒,兴修水利,促进了明初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洪武二十六年全国税粮收入达到3278万余石,比洪武十八年的2088万余石增加了三分之一,与元代全国税粮收入1211万余石相比,增加了差不多两倍。《明史》称赞说:“是时宇内富庶,赋入盈羡,米粟自输京师百万石外,府县仓廪蓄积甚丰,至红腐不可食。岁歉,有司往往发粟赈贷,然后以闻。”这个叙述大体反映了当时生产发展的情况,也反映了明太祖统治时期兴修水利对经济发展的巨大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