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节对于小说的作用和对于人物塑造的作用?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5 14:49:28

情节是引子,引出故事 和意义:
  一篇小说,不管它人物如何生动,思想如何深刻,它的外在形式还是故事,人物和思想都要随着故事的发生发展,才能显现出来。翻开一篇小说,首先读的是故事。一般读者看小说,都有看故事情节的要求。
  阿·托尔斯泰说:“一个适宜的情节能把所有的杂乱无章的思想,观察和知识组织起来,而且常常在顷刻之间,简直在几秒钟之内,这就和苛性反应剂一样。”(《什么是小说》)
  情节是人物成长的历史,为人物服务,使人物性格得以表现,得以深化。而它本身也还有揭示作品思想的作用。一篇小说,首先就是以故事情节的发生,发展,解决,来解释社会矛盾,来告诉读者它所要表现的思想。一片作品的故事梗概很重要,不管是长篇巨著,还是精致的短篇,从它的故事梗概(应该说小说都有一定的故事,不过有的曲折,有的不曲折),就能够揭示它要表现的思想。都德的《最后一课》是写普法战争中普鲁士兵占领下的阿尔萨斯省人民爱国主义精神的,作者并没有写这里的人民和普鲁士占领者怎么冲突,而只是通过一个侧面,让一个无知的小顽童小弗朗士自述他上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情况,从课堂的一角,反映了法国人民在被占领的情况下热爱祖国的感情。柏林来了命令,在占领区阿尔萨斯省的小学里不准教法文,改教德文了。在一个村镇上执教四十年的韩麦尔先生,上最后一堂法语课,他穿上只有上级来学校视察时或学校发奖的日子才穿的漂亮的绿色常礼服,课堂里充满着一种不平常的、庄严的气氛。村镇上很多人,郝叟老头、前任村长、退职的邮差,也和小学生一起坐在教室后面认真地听课。郝叟老头膝头摊着一本边缘都磨破了的旧识字课本,上面横放着大眼镜。他们好象是为了感谢韩麦尔先生五十年来勤勤恳恳为学校服务,也好象是为了即将离去的祖国表示他们的心意。平时贪玩的小弗朗士没有背过分词的规律,也十分难受了。韩麦尔先生并没有责怪他,而是谴责大人们,父亲和他自己,没有使孩子们学好法文。作者抓住了典型的故事,祖国的语言,是代表着祖国的,与祖国语言告别,与祖国告别,这里有多么复杂的感情啊!“法兰西万岁!”就是他们的最强音,反映了他们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也可以说,这篇小说所以能成为世界文学的名篇,很大程度是因为作者选取了这样一个很有典型特征的情节,使得作品更加集中、突出。
  《变色龙》的情节更加简单,矛盾更单纯,就是咬了赫留金的狗是不是将军家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