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地去做课外的习题?(资深教师进入)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1 19:12:13
我做习题的习惯是:看题目不到5分钟就会去看后面的答案,然后就会做了...所以这种习惯慢慢就养成了.
之后每次写习题的时候都会先去看答案,才去写.
请问这样的习惯好不好?
如果不好的话,希望你们能告诉我正确写习题的良好习惯?
(多是理科方面的题目)
谢谢~

很不好,最好的方法是每到题都独立完成,不要管花了多长时间,如果题都是自己做出来的,映像才能深刻,那才是真的学会了,即使花了一个小时没做出一道题,但你对这倒题的理解也肯定会很深刻,这样你看了答案就会记得很牢,总结就是贵精而不贵多。
如果总是先看答案再做题很容易产生依赖心理,而其也容易影响自己的思考和解题思路,要知道并不是所有的答案都是最好的.
做题时都应该抱着没有答案的想法去尽可能的独立思考,只有是真正自己做出来的才会真的变成自己的知识,即使真的做不出来也要尽量先思考,看自己是卡在哪一步上,找到问题所在再参考答案,但也只要看难住自己的那一部分就好,而不要全看,当过了难关后依然进行独立思考,争取把题作出来.
而且要记住,题并不是越多越好,要懂得归纳和总结,不是为了做每一题而作,而是要通过一题而学会解这一类题的方法.
最好的学习理科的方法有两点:
1 给自己出题,然后解决它。
2 给同学讲解题,讲解到同学听懂。
一开始看到一道题冥思苦想是很浪费时间的,但是那样印象会比较深刻,建议是一道习题的思考时间不超过10分钟,如果10分钟后还有没自己的思路就去求助答案吧!求助后一定要清楚的研究透它!
题海战术是永恒的真理
个人认为,这种习惯是不好的,因为数学是探索性的,你只看看答案,虽然你明白,但是下一次做同样的题,你可能不会做出来,因为你不会运用,只是知道。

其实看答案也没什么不对,关键在于看了答案以后你要彻底的明白答案是怎么出来的,如果以后再遇到类似的题能不能独立的完成。人都是从不会到会,一开始看答案多了,以后对照答案就多了,再后来就不用看答案了!

一开始看到一道题冥思苦想是很浪费时间的,但是那样印象会比较深刻,建议是一道习题的思考时间不超过10分钟,如果10分钟后还有没自己的思路就去求助答案吧!求助后一定要清楚的研究透它!

个人认为,这种习惯是不好的,因为数学是探索性的,你只看看答案,虽然你明白,但是下一次做同样的题,你可能不会做出来,因为你不会运用,只是知道。

最好的学习理科的方法有两点:
1 给自己出题,然后解决它。
2 给同学讲解题,讲解到同学听懂。

如果总是先看答案再做题很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