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 卷287 译文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3 16:39:04

归有光,字熙甫,昆山人。九岁就能写文章,不到二十岁,《五经》、《三史》等书已全通晓,拜本地魏校作老师。嘉靖十九年考取举人,以后考了八年进士都没有中。迁居嘉定安亭江边,读书讲学。学生常达几百人,都称他震川先生。嘉靖四十四年,归有光才考取进士,授官长兴知县。他用古代的一套政教理论和做法来进行治理。每次审理案件,把妇女儿童领到案前,说着尖细的吴语,断完案,把人打发走,不写判决书。上级的命令不切实际,就束之高阁,不去执行。与上司有所争执,就径自照自己的意思办。大官们大多不喜欢他,就调他去作顺德通判,专管马政。明代,进士作县令没有晋升副职的。因此,调任通判名为提升,实际上是很重的贬谪。隆庆四年,大学士高拱、赵贞吉平素与有光交好,引荐他作南京太仆丞,掌管内阁制敕房,编撰《世宗实录》,死在任上。
归有光作古文,以经术为本,喜欢太史公的《史记》,参透其中的神理。当时王世贞为文坛盟主,有光尽力和他分庭抗礼,把他看作狂妄而平庸的大人物。世贞心里很不痛快,但以后也对有光佩服得五体投地,给他写赞语说:“一千年才出了你这样的人才,来继承韩愈、欧阳修的古文传统,我哪里是走的另一条路,只是自伤长久以来没有什么成就啊!”他就是这样推崇归有光。
归有光的小儿子名子慕,字季思。万历十九年参加乡试考中,两次被外放,即屏居江村,与无锡高攀龙关系最好。他死后,巡按御史祁彪佳向朝廷请求,朝廷赠予他翰林待诏的官号。

归有光在特种经学研究上有很深的造诣,卓然成为经学大师,后来的德清县胡友信和他齐名,世人并称他们为“归、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