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形上学的异同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4 22:57:41
如题,如有图表为佳!

的社会心理学思想西方社会心理学思想源远流长,可上溯到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哲学。那时希腊已由原始民族社会进入奴隶社会,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和奴隶。这种生产关系的剥削制度是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经济基础。奴隶主不劳而食,才得有时间从事哲学、科学、文艺的研究。所以恩格斯说:“只有奴隶制才使农业和工业之间的更大规模的分工成为可能,从而为古代文化的繁荣,即为希腊文化创造了条件”。也就在这个条件之下,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提出了有关社会心理的学说。

一、柏拉图的理想国思想

柏拉图在他的《理想国》内,定第一等人物为哲学家、国家的统治者,定第二等人物为武士、保卫国家的军人,而定末等人物为农业劳动者和手工劳动者。他需要多数人为奴隶主服务,主张奴隶主贵族统治国家。这是他理想的政体。这个政治理想是以他的唯心主义思想为基础的。

柏拉图指出,一个理想的国家应该是“公正”(正义)国家。这个“公正”国家应该具有智慧、意志和节制三个条件,而体现这三个条件的就是不同的人。他认为,人之所以不同是按照一定的标准来划分的。这就是把人划分为等级的,一是根据人的本性;二是根据人们的社会分工,从而构成了阶级。在他看来,人的灵魂或人性有:理性、意志和情欲,并从而构成品德。例如理性具有智慧,意志发展为勇敢,情欲应受节制,在三者中理性最高,意志其次,情欲最低。人性有了这三种活动,使人类社会产生相应的三个阶级:即求感官的满足和身体的享受者(普通生产者);求荣誉和成就者(军人);陶冶理性、追求真理者(统治者)。一个国家有这三种人,也就有了智慧、意志和节制的三种美德或条件,此外还有一项美德或条件,就是“公正”(正义)。因而被安排在力能胜任的岗位上,各安其位,各得其所,从而使社会井然有序。一个国家做到了这一点,就算是具备了“公正”的美德。

在这里,第一,柏拉图把人性当作分工的基础,把分工当作划分等级的标准,然后又把各等级间的需要互助作为建立国家的条件,所以社会和国家,混淆无别,但是人们为着生活和互助而集合成的只能是社会而非国家,因为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很明显,柏拉图是想用成立社会的需要(理由)来顶替建立国家的必要性,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国家起源的阶级内容和国家的阶级实质完全不见了;第二,马克思说:“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分工被说成是国家的构成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