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碗茶是什么茶?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0 20:17:39
昨天我和妈妈两个人去吃澳门豆捞,那边的供应的茶很香,有股奶油香,我问营业员是什么茶,我问营业员是什么茶,营业员说是大碗茶,可能同音不同字哦,我也不知道怎么写,我问营业员是哪里的茶,他们也说不知道,但是后来晚上就出了问题,我们8点半结束的,我12点半睡下,一直没睡着,照理说那么长时间不应该存在吃得晚睡不着的情况,而且我平时习惯和绿茶的,而且喝的也蛮浓的,有几次都喝的胃疼,而且我晚上有时候10点多喝茶,12点多也能睡的着,就是这次太奇怪了,一整晚难受的要命,翻来覆去的,而且不只是我,连我妈妈也是的,我在想吃火锅,羊肉我以前也吃过,也没这样的情况,而且昨天吃的也不多,其他的东西基本都是一样的,都是火锅的菜,而且吧肠胃就感觉说不出来的难受,不疼,但是有点反胃,真要吐吧又没东西好吐,有好几次难受到眼泪都出来了,那种不阴不阳的难受。请各位帮忙查查到底是什么茶,拜托拜托了
突然想起来,我记得前几年也有过一次这样的感觉,那是我在考试的时候,有一次我熬夜看书,通宵基本都没睡,喝的茶和咖啡,早上也觉得有今天一样的感觉。

大碗茶是中国特色茶文化之一,风靡于解放时期的老北京,茶有两种,一种是煎茶,即把茶叶投入开水直接煎熬;还有一种是特有成茶,是由大碗盛有煮好的茶加盖上玻璃等待过路口渴的行人。此外在日本,也有闻名世界的大茶盛式,是一种日本特色的大碗茶。2012年4月21日,作为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向党的“十八大”献礼影片,电影《大碗茶》首映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喝茶时5人一组,分得一个大茶碗。一般情况下是2分钱一碗。大碗茶文化伴随着20世纪60年代,那个纯朴的年代而产生,到了21世纪2014年,这种文化形式变为被各种冷饮店所取代。
早年间北京卖大碗茶的都是挑挑儿作生意。什刹海海沿上、各个城门脸儿附近、天桥一带,常能碰见挑挑儿卖大碗茶的,一般都是老头或是小孩,挑子前头是个短嘴儿绿釉的大瓦壶,后头篮子里放几个粗瓷碗,还挎着俩小板凳儿。一边走一边吆喝。碰上了买卖,摆上板凳就开张。
卖大碗茶的2014年也还有,不过全都改成茶摊了,名声赫赫的大碗茶集团公司就是从这儿起的家。这种茶摊在旅游区常能见着。树荫底下,支张小桌,摆几个小凳,玻璃杯里早就晾好了茶水,上边还都盖着盖儿,透着那么干净,那么凉快。顾客来了,一口气能喝下好几杯去。
北京茶馆最昌盛的年代是在清朝。那时候,北京四九城的街面上,到处都有大大小小的茶楼、茶园、茶馆,一天到晚,

接待着三教九流的茶客。当年的茶客里边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八旗子弟。满、蒙、汉八旗原本是清朝政府统一中国的时候所依靠的军事力量,政府为了保证随时都有足够的兵源,不准闲散的八旗子弟离开八旗自谋生路,他们只能依靠朝廷发给的粮饷度日,这就是所谓的“铁杆庄稼”。战争结束以后,随着人口越来越多,十来万人守在北京,无所事事,只能是游手好闲,提笼架鸟,走狗斗鸡,浪荡度日。茶馆是这些人一天也离不开的地方。
当然上茶馆的不全是八旗子弟。茶馆是个公共的社交场所,是各类社会信息聚集和传播的地方,这一点和国外的咖啡馆其实是一样的。茶客们在这儿评茶、论鸟、拉家常、讲时事;会朋友,谈买卖,一坐就是半天,花钱不多,收获不少。有些茶馆为了招徕生意,又搭起舞台,添上大鼓、评书,添上京戏,茶馆又成了娱乐场所。北京城有名的广和、天乐、同乐等大戏园子,早先都是茶园。
有的茶馆专作某一类人的生意,比方说打小鼓收旧货的小贩,他们每天都在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