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做“嗔”?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1 11:59:01
中医中有句“多嗔伤肝”
但是,什么叫做“嗔”?

chēn
【动】
(形声。从口,真声。本义:发怒;生气)
同本义。也作“謓”〖getangry〗
謓,恚也。——《说文》
字亦作嗔。又如:嗔怒(生气;发怒);嗔怪(生气怪罪)
责怪;埋怨〖blame;complain〗。如:嗔道(怪道;怪不得);嗔色(不满的脸色)
用同“謓”。睁大眼睛〖stareangrily〗。如:嗔目

【嗔怪】对别人的言行表示不满。
chēnguài
〖blame〗∶责怪
孩子不懂事,你就别总嗔怪他了
〖rebuke〗∶强烈的非难

嗔(也写作"瞋")chēn生气,对人不满,嫌:~怒。~怪。莫~着他。

嗔tián 1.盛貌。参见"嗔嗔"、"嗔咽"。


tián
【形】
(形声。从口,真声。本义:盛大。同“阗”)同“阗”。盛大〖grand〗
嗔,盛气也。从口,真声。——《说文》
盛气颠(嗔)实。——《礼记·玉藻》
另见chēn

又作嗔怒、嗔恚等,指仇视、怨恨和损害他人的心理。《大乘五蕴论》中说:“云何为嗔?谓于有情乐作损害为性。”《成唯识论》中则说:“嗔者,于苦、苦具,憎恚为性,能障无嗔,不安稳性,恶行所依为业。”嗔是佛教所说的根本烦恼之一,与贪和痴一起被称为“三毒”。

嗔的产生与作用与贪正好相反。贪是由对事物的喜好而产生无厌足地追求、占有的心理欲望,嗔却是由对众生或事物的厌恶而产生愤恨、恼怒的心理和情绪。佛教认为对违背自己心愿的他人或他事物生起怨恨之情,会使众生身心产生热恼、不安等精神作用,对佛道之修行是十分有害的。因而佛教把嗔看作是修行的大敌。对佛教修行所言是这样,如果是对他人或社会而言,则嗔的危害更大。因嗔怒他人而起仇恨之心,便会发生争斗,或导致互相残杀,轻者危害一家一村,重则使整个社会,乃致使整个国家陷入灾难,因而《大智度论》卷十四中说,嗔恚是三毒中最重的、其咎最深,也是各种心病中最难治的。

生气

中医的病因有外因和内因. 内因的一种是七情内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