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问题~国民收入的决定理论``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0 18:30:25
老师给了一道考试题 是论述题 帮帮忙~~
分析 国民收入的决定理论

凯恩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也称为有效需求理论。

有效需求
effective demand

预期可给雇主(企业)带来最大利润量的社会总需求,亦即与社会总供给相等从而处于均衡状态的社会总需求。
在19世纪20年代已出现有效需求的概念。1820年,英国经济学家马尔萨斯发表《政治经济学原理》,提出由于社会有效需求不足,资本主义存在产生经济危机的可能。1936年,凯恩斯发表《就业、利息、货币通论》,重提有效需求不足,并建立起比较完整的有效需求不足理论。
1929年爆发世界经济危机,传统的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可以借助市场自动调节机制达到充分就业的说教破产,以凯恩斯为代表的一些经济学家不得不承认,资本主义社会经常存在就业不足,因而经常处于萧条状态。凯恩斯提出有效需求不足理论以试图解释这种现象。根据凯恩斯的观点,有效需求是总供给与总需求相等从而处于均衡状态的社会总需求,它包括消费需求(消费支出)和投资需求(投资支出),并决定社会就业量和国民收入的大小。有效需求并不一定能保证达到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影响有效需求的主要有3个心理因素和货币供应:①消费倾向。即消费支出对收入的比率。人们的消费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但不如收入增加得多,也即边际消费倾向是递减的,收入越增加,收入与消费之间的差距越大。②对资本资产未来收益的预期。它决定资本边际效率(增加一笔投资预期可得到的利润率,资本边际效率是递减的)。③ 流动偏好。即人们用货币形式保持自己的收入和财富的愿望强度。这种流动偏好可以出于交易动机(应付日常支出)、谨慎动机(应付意外支出)和投机动机(捕捉投资机会),并决定对货币的需求量,又影响利率。凯恩斯认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在国民收入增加时,由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收入和消费之间的差距扩大,储蓄增加,从而发生消费需求不足。这时需要有投资增加以弥补差距,抵消储蓄。但由于企业家对投资前景缺乏信心(由于第二和第三心理因素),投资支出往往不能弥补差距,储蓄不能全部转化为投资,从而也使投资需求不足。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的不足使就业量在未达到充分就业之前就停止增加甚至趋于下降,形成大量失业。当经济繁荣达到一定阶段,投资诱力减弱,企业家对投资的未来收益缺乏信心,引起资本边际效率突然崩溃时,经济危机就爆发了。根据有效需求不足理论,凯